港童受压自残 专家吁父母给予爱

港童受压自残 专家吁父母给予爱
今天不少"港孩"依赖性强、抗逆力弱。有报导指,一些孩子在父母期望的压力下出现不少偏差行为。专家指出父母只注重孩子成绩很少和孩子谈心,导致青少年自残趋增,而自残行为其实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香港公院儿童精神科近年接到不少案例。其中一名16岁的名校女生成绩优异,本打算以考奖学金入大学,因一次考试成绩稍有倒退,便以割肚及割肩来发泄忧郁情绪。万万没想到的是,该女孩在儿童精神科接受治疗时,其母亲竟认为孩子的行为并没什么大惊小怪,不愿配合医护人员正视孩子的精神问题。 另有一名12岁国际学校男孩,因被读书及家长安排的许多课外活动,包括钢琴、弦乐、语言等占据了自己的生活。一次他初尝打游戏的"甜头"后,大打出手攻击父亲,声称自己牺牲了两年时间,现在要"玩够本"。 全人发展中心艺术治疗师及资深辅导员唐明敏则表示,自残者一般是患有焦虑和抑郁,患者通过肉体的疼痛来分散注意力忘记内心的痛楚或以此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她续指割手比酗酒难戒,有些甚至会联邦结党斗割,感受其中的快感和刺激感。

玛丽医院精神科顾问医生、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陈国龄女士指出,青少年自残行为有所增加,是因为家长只顾孩子的成绩,很少和孩子谈心,导致子女遇到问题挫折时没得到正确的引导,不懂如何发泄情绪。虽有网路可倾诉但是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关心和帮助。

她建议,父母应该为子女列出适当的时间表,让孩子每周至少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来减压。 专家提醒,自残是孩子的求助信号,家长应及时给予爱和关心,帮助他们,切勿责备孩子以免他们更抗拒或隐藏自己,并请专业辅导人员进行辅导。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