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以色列疫下人才出走 基督教機構提供獎學金挽留
2022年12月29日09時41分 上午 Posted.
 | » (圖:聖地之友) | 以色列自新冠疫情後逐步開放,旅客雖返回聖地,但當地基督徒生活仍艱辛,基督教慈善機構「聖地之友」推出多項計劃,為護士提供獎學金、離校生提供職業培訓,除挽留人才,更有一個深層的意義……。 聖地之友(Friends of the Holy Land's)布倫丹·梅特卡夫(Brendan Metcalfe)向《今日基督教》(Christian Today)透露,朝聖活動從今年五、六月開始逐漸回復正常,但是人流遠不及2019年創新人數,當年有450萬遊客去特拉維夫,一半人到約旦河西岸和耶穌誕生地伯利恆,餐館和酒店生意大受打擊,勞工市場萎縮,很多人失業,部分餐飲員工去約旦河西岸謀生。 聖地之友做了一些工作支持聖地的基督徒,因為他們依賴旅遊業而受打擊,聖地之友提供獎學金計劃離校生提供 IT 技能、木工、水暖、如何成為電工等方面的職業培訓。 梅特卡夫說:「由於護士短缺,我們向護士提供獎學金,支付課程費用的50%,這是一個為期四年的課程,因此是一項重大貢獻,對那些無法學習護理的人來說意義重大,並吸引她們留下來,而且盡量擺脫依賴旅遊業,如果新冠疫情再次發生,也能夠生存。」 巴勒斯坦有機構去年進行一項調查,發現大約55%應屆大學畢業生失業。在基督教社區,大約一半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該年齡組中超過一半人處於失業狀態。這些年輕人之中部分擁有大學學位,但所讀學科要麼供過於求,要麼對雇主來說並不是特別有吸引力。
因此,聖地之友專注於年輕人幫助他們直接投入職業,以便能夠經濟獨立留在聖地。
梅特卡夫表示,支援工作背後還有一目的,盡量留住當地的基督徒,這裡是耶穌走過和傳道的土地,在那裡祂死了又復活來拯救我們,差遣門徒為世人作見證,「如果幾年後聖地只有博物館,沒有了基督徒,那變成甚麼樣子?我們需要關注和思考這問題,提高認識,照亮黑暗。」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