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組織團體
中神《砌神學》探討人與動物關係:寵物在天堂記得飼主?
2023年03月02日02時26分 上午 Posted.
 | » (圖:freepik@wirestock) | 中國神學研究院網上節目《砌神學埋身駁》2月10日播出第5集,主題為「寵物・動物・生態」,探討人與動物的關係,是否維持在資本主義的商業行為上;寵物會否得救、在天堂還會記得飼主嗎等問題。 人類學家實驗 人與動物情感互動 有人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朋友關係只適用於人與人之間,放在人與動物身上似乎不適合,他提出友誼涵蓋在三個領域:快樂、效益、美德,人與動物在美德的領域上難以表現出來。 在座談會,高柏麟認為動物不會說謊甚至互相屠殺,所以寵物和人之間存在友誼的關係。
鍾礎熙引用生態神學家迪恩·德拉蒙德(Celia Deane Drummond)書中講述一個實驗,學生觀察樹木七星期,學生匯報時表示樹木被砍下來感到痛心,想保護屬於他們的樹木,這推演人與動物也保持一種關係,透過時間記憶構成人與生物的連結。
人類學家克羅伯也做了一個實驗,在穆斯林一個城市住了不少獵狗當,地的人視為靈性,動物接觸神靈的媒介,原來透過歷史和記憶人與動物存在互動關係。
寵物得救上天堂?
在神學層面,20世紀神學家探討人神關係( I Thou Relation),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黃國維表示,基督教神學往往強調人與動物的分別,縱使探討人神關係重點也落在人與動物的分別:人有人性、有神的形象,人與動物本質有差異,如果將人與動物的分界線模糊化會出現問題,例如垂死的人和有價值的動物,若是二揀一怎樣去選擇?值得反思是人與動物建立的關係。
黃國維繼而提出另一神學問題,人們飼養的寵物將來在天堂相見嗎?牠仍然保留在世與飼主一起的記憶嗎?他指,聖經沒有直接記載,這只是神學的引伸,不同神學系統得出不同的答案,在神學探討裡個人經驗佔很大程度的影響。
商業行為傷害動物
談到資本主義與動物的關係時,鍾礎熙表示領養動物代替買動物,抗衡繁殖場對動物的 不人道對待;另外在商業行為上,營商者鼓吹為動物美容如將動物毛髮染色,都是對動物的傷害,飼主可能將個人的慾望投射在寵物上,以人類為中心未必與動物建立平等友愛的關係。不過,陳德宜卻認為養寵物是互利共生的關係。
講者亦探討人與動物與生態的問題,人類摒棄宗教將生態分作層級,人類置於最高位。
黄國維指出,生態災難始於工業時代興起,啟蒙時代之後,人發現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科技解決問題不再求問神靈。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科技是將所有資源集合方便人類使用,黄國維以此推斷人與動物與生態的問題,住在城市的人少接觸動物,豬牛羊魚成為人類食物所需,在街市見到的都是食肉產品,科技包圍著城市人,人用智慧掌握生態產生動物服務人類的意識。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