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宣教 > 中國大陸
20世紀西方女宣教士 畢生獻中華福音奠基石
2018年03月09日05時30分 上午 Posted.
 | » 艾偉德收養孤兒事蹟被荷里活拍成電影《六福客棧》。(圖:youtube 擷圖) | 「三八婦女節」剛過,正當西方國家於節日為女性爭取權益、宗教自由之時,上世紀一批來自西方的女宣教士出現於中國,而且對中國的基督教影響不少。 福建一名基督徒鼓浪隱士於3月7日在《福音時報》發表文章,羅列近代來華的10位女宣教士,現先列出5位。 鼓浪隱士首先列出的人物是艾德賽(Ai Desai, Mary Ann Aldersey),她生於1797年英國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鴉片戰爭後,宣教士得以進入五口通商的口岸,艾德賽被「東方婦女教育促進會」派往寧波,成為首位來華的女宣教士。她專注教育,1844年在寧波建立一所女塾,為中國最早的女學,廣大婦女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第二位是艾偉德(Weide Ai , Gladys Aylward):積極從事收養孤兒事業。鼓浪隱士指,她生於1902年倫敦北部,1930年來到中國,中日戰爭爆發,中國出現大量孤兒,她設立孤兒院,1940年戰爭形勢惡化。她帶著孩子長途跋涉385公里到達西安而安頓下來。1949年往台灣成立「艾偉德兒童之家」。
第三位是安美瑞(Mary Andrews):服務於浙江教會。鼓浪隱士又指,此人生於1915年生於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州。年輕時聽到戴德生的見證,因此也想到中國宣教。於是加入聖公會的差會。1938年9月14日,23歲的安美瑞獨自一人從悉尼啟程前往中國浙江地區侍奉,此時正值抗戰時期,她負責教授英文和聖經,藉著與學生接觸,將基督福音介紹給他們。
第四位是德本康夫人(Matila S. Calder):金陵女大創始人。鼓浪隱士稱,她生於1875年5月16日的美國康乃狄格州。1902年與丈夫赴中國,但不久丈夫安息,她化悲痛為力量,促進女子教育,在南京建立金陵女子大學,為中國社會培養不少婦女人才。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有「999朵玫瑰」的美譽。
第五位是和受恩(Margaret E.Barber):倪柝聲的屬靈導師。她生於1866年英國薩福克郡,1895年加入英國聖公會,翌年3月抵達福州,後脫離差會,1911年以獨立宣教士身分再來華,在福州的閩江口附近佈道,20年代,有不少中國年輕信徒來拜訪她,其中就包括倪柝聲。
倪柝聲受她影響至深,與許多華人信徒高舉「追求屬靈生命」的信條,並一直延續至今。雖然這種神學思潮給教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反理性、律法主義等),但改變了一些信徒的生命。她可說是改變中國教會發展的重要人物。
鼓浪隱士認為,她們巾幗不讓鬚眉,遠涉重洋來到東方古老的國度傳播福音,為中華福音事工做出巨大貢獻。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