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宣教 > 其他
蔣祥平牧師:「如何面對今後華宣的挑戰和機會」
2007年04月03日11時18分 上午 Posted.
 | » 蔣祥平牧師談「如何回應今後華宣的挑戰與機會」。由洪順强牧師傳譯。 | 3月10日舉辦的「馬禮遜入華二百年 - 華宣的挑戰」研討會上,温哥華信徒教牧齊探討馬禮遜入華的劃時代意義。前三名講員洪予健分享了「馬禮遜不平凡的一生告訴我們什麽」、楊愛程博士分享了「二百年基督教如何首次在中國紥根音」,李錦綸牧師分享了「馬禮遜和其後的宣教士給我們留下什麽呢?」,最後由蔣祥平牧師回應「如何面對今後華宣的挑戰和機會」。 蔣牧師帶領的馬來西亞美里福音堂,已發展到十一個分堂,並差派大量海外宣教士。蔣牧師藉著《聖經》歷代志上12:32,勉勵我們要學習以薩迦支派,能夠洞識世情,掌握時機,知道該作什麼。他引述唐崇榮牧師在1980年華福會上的一句話:「我們在寫歷史」。我們看見馬禮遜等宣教士已經寫下美好的歷史。我們也要為上帝寫出永恆的歷史。有時我們不敢寫,是因為我們懼怕前面沒有路,但路是人走出來的!蔣牧師引述宣教士李文斯敦的傳記《深入非洲三萬里》這樣寫道:「我一生走了很多錯路;但當中也意外地走對了很多路…」。 随著中國的崛起,大量農村背景的信徒遷移到城鎮。他們正需要大量富有城市宣教經驗海外信徒的幫助。中國教會正朝著向外宣教的方向發展,需要借助海外宣教士的經驗。海外華人擅於經商,也要學習如何透過經商來宣教。神讓華人分佈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今日世界不同地區入境的難易程度各有不同,但都難以將所有華人宣教士摒諸門外。 談到華宣未來的挑戰,蔣牧師認為仍舊是華人教會如何走出自私,走出內向,和如何集中焦點的問題。根據華福的統計:今天海外共有七千家華人教會,只有一千家有差傳宣教。到底我們關心自己多,還是關心神的國度多呢?植堂和差傳若沒有足夠的人材,會流於紙上談兵。教會訓練足夠像以薩迦支派通達時務的人材,是成敗得失的關鍵!蔣牧師分享了美里福音堂過去十七年如何透過短宣訓練,為有志差傳者提供「中途轉換站」。讓學員和教會彼此觀察是否適合長期委身。效果非常理想!
蔣牧師以一個實例作結:一位由美里堂派往非洲回教地區的宣教士,忠心耕耘了十三年,神祝福這非洲教會大大發展,有了自己的傳道人,又能訓練自己所需的人材。這位宣教士深有體會地說:成的秘訣是「看準和摆上」。這不但是今天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也是二百年前馬禮遜和倫敦差會面對的挑戰。歷史證明了倫敦差會和馬禮遜既能「看準」,又能「摆上」,結出了今天中國教會纍纍碩果!如今,宣教的棒已經交在我們手上,我們能否「看準和摆上」呢?歷史會有公論,神也會追問我們。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