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源专访蔡医:四川爱心处处闻 編輯室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下午7:21 从心会社会长吴思源上月到访突破青年村,与突破机构创办人兼荣誉总干事、并青年发展基金会长蔡元云医生就四川灾后重建工作作了专访。专访文章发表在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基督教周报》内。 一位从事心灵工作的文化人、一位致力以爱服侍社会的医生的相谈,关心即将来到一周年的四川地震灾后心灵重建的实况。当中蔡医除分享了自己在当地的工作外,亦有不少切身的经历和体会。 早在四川发生震撼全球的"5‧12"大地震前,蔡医所领导的青年发展基金已参与戴绍曾牧师创办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MSI)在四川昭觉的青年创业培训中心的职业培训项目,为彝族的青年进行就业培训。在地震发生后,他特别看到灾民的心灵需要,在当地组织培训小组进行辅导及心灵重建的工作,并与成都的医院成立了心理康复研究培训中心,培训心理辅导员。不但如此,蔡医的一家都无条件付出,积极劳心劳力,出入灾区一同事奉当地灾民。 吴思源问及蔡医在四川服侍的一年间如何以一个字作总结时,蔡医说就是一个"爱"字,代表他在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不单是他自己的感受,亦是不少参与灾后辅导的学员的感想。 访问间,蔡医将在四川的所见所闻一一分享。他提到在去年5月底地震发生后不足一个月,在四川的北川一中见到一群老师自发性地搬动砖头兴建临时课室盼让学生复课。老师们20多人住在一所房间内,更把私人积蓄全数投入,并表示会回到原校任教,教蔡医感动非常。 另一件感动蔡医的是在服侍间流露的舍己精神。不少自己深受地震所害,身体受伤及经历丧亲之痛的灾民投入工作,忽略自己需要。一些小组导师及组员更是请假或延迟毕业,为要进入灾区服侍,这样的爱令灾民深受感动。 他还提到在成都映秀镇结识了一位"儿子"的感人经过。这位在地震时亲眼目睹父母及妻儿被突然倒塌的村子活埋的男子在极度忧伤下,请求蔡医让他喊一声"爸爸"。结果至今蔡医一家仍与这位"儿子"保持联络。 在地震已届一周年之际,蔡医认为不应再与灾民看过去,而应著眼如何面对将来,建立建康社区和校园。他表示青年发展基金得到政府赞助,在四川进行一项两年的"灾后心理康复培训及服务计划"的合作协议,当中将会有很来自香港和上海的很多机构学校参与,并需要更多义工。 华人基督教联会亦于年初发动本港教会及基督徒为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筹款,呼吁大家积极捐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