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天水圍 我愛天水圍的地方.我愛天水圍的人群.我愛天水圍的名字 編輯室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上午11:02 天水圍過去發生幾次不幸的事件,而這幾件事情都震撼整個香港社會和人心,也引起了傳 播媒體的關注和大肆報導。但對於在天水圍一群生活和工作的人來說,正如許鞍華最近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所表達的一樣,天水圍的居民跟其他的香港人其實沒有兩樣。 天水圍的問題和困難,並不是名字的因素。這地方曾經有過幾個負面的名稱去標籤她,但社會各界對天水圍的關愛,正表達這裡其實是「恩典之城」。 天水圍這名字不但突顯群山眾水圍繞的優美地理環境,建市十多年,大部分居民都在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天水圍”這名字包含寧謐和豐足富饒之意,盛載著居民的集體 回憶,也象徵三十萬居民積極生活、創建未來的共同願望。 天水圍是孕育香港最大群年青人的土地,生於斯、長於斯的新生代中,不少在步入成年之際,已經在不同領域中創造佳績,逐漸對“天水圍”這地方、這名字產生認同感。改名無 疑是與建立他們身份認同的目標背道而馳。 天水圍內不少機構如學校等,都以“天水圍”為他們名字的一部分,改名必定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此外,天水圍大部分的街道和屋苑都以“天”字為開首,儼然是各小區和各街道 唇齒相依、連成一體的象徵。 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山下曾經發生過不少悲劇,但我們從來沒有因此而要求改名。到今天,獅子山象徵香港人憑守望相助的精神克服困難、建立繁榮都會的光輝歷史。同樣 ,天水圍過去發生的悲劇,不但沒有改變大部分居民積極生活的態度,反而激發居民關愛鄰舍,發起多次愛社區的運動。這些運動的深層意義是:居民盼望在天水圍這片土地上, 在香港的歷史中締造一個名為“天水圍”的動人故事。 對於關心天水圍的各界人士,天水圍居民最盼望的是各界肯定他們的努力,相信他們有能力、有決心積極生活,開拓未來,不要把他們看成絕望的一群,更沒有必要提議他們以改 名這種消極而且毫無作用的方法求變。反之,有不少的人正以祝福的行動,去表達「我愛天水圍」,並宣告「我愛天水圍的地方.我愛天水圍的人群.我愛天水圍的名字」。 我們盼望當局在作任何決定的時候,多了解居民的心聲和意願。若當局多作諮詢,對居民、尤其是年青一代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公民教育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