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贫穷儿童

关怀贫穷儿童坎特伯里大主教罗云威廉斯(Dr. Rowan Williams)于去年圣诞节一篇讲章 ,名为〈最穷的配得最好的〉(The Poorest deserve the Best),内容发人深省。 基督徒面对贫穷问题,容易把责任全归咎于政府、不义的经济体系、或一些人的罪性而自食其果。罗云威廉斯提醒我们不要专注于谁要为这些不幸负责任,却忽略了我们应有的爱 心行动。"最穷的配得最好的",正是天国价值的反映。 不少教会领袖对扶贫工作存有偏见,以为有了政府的福利事工,教会毋须再作任扶贫工作了。有趣的是,教会团体却承办了超过五百间学校、六百所社会服务单位,这岂不是表明 政府有其教育或社会服务,但社会仍有空间让教会团体按其信仰理念,提供基督化教育或基督化服务?无论堂会看扶贫为福音的手段、或扶贫本身就是福音,重要的是教会不会把 扶贫异化为不关己事。 耶稣的职事,及历代教会的见证,表明了扶贫是整全福音内容之部分;初期及中世纪教会扶贫事工,不是只做在会众身上,更顾及社会中有需要的人。保罗说 :"只是愿意我们记 念穷人"(加二:10),表达了教会普遍实践耶稣的福音。 法国基督徒学者积依路(Jacques Ellul)对贫穷有精辟见解,他从圣经里肯定穷人占著中心的位置;贫穷的问题并非社会性或经济性,归根究柢是属灵的问题。穷人成了上主向我 们发出的提问,而基督徒怎样回应,就是委身信仰的明证。任何年代,无论在哪个经济体系,皆有贫穷群体的存在;即或在本港富裕社会之内,也存著为数不少的穷人。 中产教会肯不肯接受神向我们发出的提问?提问带出的答案,就是承担责任。面对全球化经济不义,我们该怎样改变现有资源与财富的分配;信仰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案,但圣经至 少肯定信徒要承担责任。为何我们只著重大使命(太廿八:18-20),或大诫命(太廿二:37-40),却故意忽略了大审判(太廿五:31-46)? 按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推算,现时本港有378,500名十八岁以下儿童生活在贫穷线下,其中二万多居住于板间房。另一项统计数据反映,每一百名儿童当中,就有廿五人居住于低收入 家庭。贫穷问题不只影响个人的生计,更影响贫困家庭下一代的成长。贫困家庭的儿童缺乏发展空间,例如无法负担参加课外活动、购买书本及电脑等,令他们困于贫穷循环,容 易造成跨代贫穷。贫穷儿童不单面对经济困难,家庭问题也较多,如家庭暴力、单亲等,部分儿童要兼工或拾荒帮补家计。 无论按著经济正义(economic justice),或"最穷的配得最好的",我们绝不能任由本港贫富悬殊现况恶化下去;教会关怀贫穷网络的组成,正见证著教会合一的扶贫行动。今 年受苦节,教会关怀贫穷网络发起"禁食马拉松,祷告为贫童"受难日廿四小时扶贫聚会,邀请全港基督徒透过户外露宿与禁食,一起体验贫穷之感受,并透过同心代祷与奉献, 期盼有助下一代贫童能早日脱贫! 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每周评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