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比那同学先到咖啡室,一坐下他便问我饮甚么?"我去买吧,我在这里有个属于我的杯,环保嘛。"我也不知道原来咖啡室有这服务。"系呀,我在这品牌十多间咖啡室也有私家杯呀。"我问他为何有那么多时间喝咖啡。"我现在很自由、有很多时间,因为好彩我刚被之前的老板炒了。"我听到"好彩"两个字实在大惑不解,被人辞退也是好事?"系呀,吕sir,好彩老板炒我,若不炒我,就过了入息上限了,我现在住公屋呀,不能超过入息上限嘛,若超过了就要交还公屋给政府。"但我记得他之前是住私人楼的,"哦,我搬了出来住,屋企太细了。"他家有三个人,住五百多呎的私人楼。若真有需要确可申请公屋,但只因"嫌细",堂堂一个大学生,有高薪厚职却不干,为的就只是独霸一间公屋!我很激动的问他:"你知道公屋兴建的目的吗?""当然知道啦,俾有需要人士啰,我咪系有需要人士啰。"我续说:"你应该把公屋交还政府,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入住。""当然唔得啦,我读大学时已开始排队喇。""那你自己要交租,又怕做高收入工作,不用给家用吗?""唔理啦,我要自由,我唔想做一份困身工作。"
各位读者,当我得悉他在读大学时已那么有"计划"后,我连续打听了几天,现至少知道有数十个大学生,在他们读大学时已开始轮候公屋。从事件中,大家看到甚么呢?第一,我发现为何轮候公屋需要时间越来越长;第二,三个人住五百多呎也嫌逼,你知道上一代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吗?太太小时候就曾经十一个亲戚住在实用面积不足三百呎的私人楼。而我上个月到油麻地一板间房探访,一家四口住的地方就只有六十呎,当中只放了一张双层床,那个就是四口子的家了。
我十分欣赏政府当年推出公屋富户政策,大家若没有住过公屋,你或不知道有些富户真的是"霸占"了公屋,我住了公屋接近三十年,还未有富户政策时,楼下的三层停车场是爆满的,当中有很多如平治、宝马等名贵房车。各位大学生,我明白现今的楼宇政策使你们人心惶惶,但你们是受高等教育的一群,你们可以把目光放远大点吗?可以不与那些申请综缓的家庭或低收入的一群争公屋吗?知否在你们的队后,有多少真真正正需要一间公屋的家庭?当你们只懂骂政府、骂地产商官商勾结、为富不仁的同时,你们会否只顾著工作不要超过入息上限,同样也做了不仁不义之事呢?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