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道借鑑此觀念,在香港亦嘗試以新鮮的方式去接觸難以被吸引進入教會的年青人,特別是「脫勾青年」——對教會毫無認知、在社會被邊緣化,例如國內的基層新移民:「他們低學歷、低動力,生活找不到價值和意義,我開始思考能為他們做什麼。」
本身修讀社會科學的黃俊傑,從文化角度分析華人教會更新的障礙。他發現事工講求效益、凡事批判以及由上而下的權力結構,都是阻礙青年人留在教會的原因。在16個月的學人計劃期間,他與來自不同教會、機構的學員一同上課,並在資深學人指導下嘗試突破傳統教會框架,以巿集作為試點,嘗試吸引基層家庭的青年人。
One 泉市集:創新方式挽留青年人
「One泉市集」選址於深水埗南昌街由Island ECC教會設立的「城市的盼望中心」一個共享空間內。他們今年五月、六月及八月分別舉辦三次活動,特別邀請低學歷、低動力的基層家庭青年參與,透過市集設計讓青年人親身體驗信仰群體生活,並且在活動中融入信仰元素。 黃俊傑對年青人進行了12星期的訓練,邀請了有演唱會籌辦經驗的朋友帶年青人參觀大型演唱會、教會聚會、展覽及畢業禮等,親身體驗活動籌備的實際運作,效果非常理想。
從觀摩、參與到自主——實戰經驗累積產生自信
黃傳道發現年青人不喜歡傳統學習,但熱愛體驗。黃俊傑重視年青人,每每以欣賞態度與他們交流,使是最細微問題都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例如地氈擺放歪了,我不會批評,而是詢問是否有特別用意。」
黃俊傑說:「最明顯的轉變是:他們從最初不知自己做什麼,慢慢掌握到整個做市集的運作,還可以將自己的意念放入去。」三次市集的籌備經驗中,青年人從觀摩、參與,最後能自主籌備巿集,由此他們逐漸建立了自信。
「One泉市集」今年暑假的第三次市集全由年青人一手統籌,發揮了他們的無限活力。整個市集充滿了心思——他們用心製作了展板,展示恩典、慈愛、盼望、信實等31個上帝屬性,由青年人親自向街坊講解。他們又邀請了關懷無家者協會的長者寫書法,並讓他們到場藉著作品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感動不少來觀展的年青人。他們還提供深水埗手繪地圖讓街坊進行二次創作,標記自己的居住街道作為紀念。 黃傳道分享到不單市集取得成功,不少青年學員的屬靈生命亦漸漸被建立。其中一位女孩起初沉默抑鬱,現今變得更開朗,願意開放自己與別人分享心聲,更成為其中一間合作機構的同工,意外成為「One泉市集」的果子。
黃俊傑總結說:「在香港高效率、精英文化的社會,我們怎樣關顧被邊緣化的青年呢?當我們討論如何吸引年青人進入教會時,其實已有一群年青人等待我們邀請。」
「2025第九屆教牧領導力發展日」於9月5日在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舉行,主題為「跨越斷層:聆聽與賦權」,由福音證主協會、領導力培訓學院及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聯合主辦。大會透過座談會、主題講座及工作坊,探討如何突破年青人流失、斷層等問題,約200人參與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