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召宣教信徒严重流失 堂会分享对策 編輯室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下午1:45 教会是宣教士的摇篮,如何动员及装备信徒踏上宣教路是相当重要的课题。本港每年决志奉献投入宣教的信徒不少,但香港宣教士总体人数增长却远远不及。 以去年的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为例,决志带职宣教者已有230人,奉献作全职传道或宣教事奉的亦有209人,加上全年度各大教会、差会及机构的培灵聚会上决志者,相信数以千计。 然而据香港最主要的差传联合机构香港差传联会的统计,香港宣教士人数却未见相应增长。以过去5年为例,2005年本港宣教士总数为356人,至2006年增至376人、2007年增至444人、2008年有443人、到2009年再升至488人。虽然宣教士人数大约增长数十人,但与每年蒙召决志要奉献宣教的人数比较,可见流失比率相当高。 此外差传学者对宣教士的年龄趋势亦存有隐忧。据差联数年前进行的现职宣教士调查,发现香港宣教士平均年龄是47岁。41至50岁的宣教士为多,占总体的6成,其次51至55岁年龄群占近19%,56岁以上的占约7%。值得关注的是,年龄少于35岁的宣教士竟不到百分之4,可以预见数年后当60岁或以上的宣教士将退役或准备退役时,香港将流失的宣教士将达1/4之多。最近差联出版的重点差传刊物《往普天下去》再次逼切地探讨教会如何装备信徒作宣教士的问题。 第一城浸信会主任罗锡为牧师认为,不少教会及差会对18至25岁的青少年显出不信任及不放心,对他们诸多的顾虑。以他自己的教会的差传部指引为例,宣教士申请人的基本资格包括是受浸五年或以上的会友、有足够的教会事奉经验、已接受差传有关的训练及神学教育等等,推算如此信徒要被肯定为符合宣教士的资格差不多要到30岁才行。 的宣道会宣爱堂的牧者蔡康怡亦观察到教会不少信徒在少年及大专时期火热地蒙召献身宣教,但在毕业后,奉献心志却湮没在激烈的工作上,加上结婚养儿,工余进修等,投身宣教的决定更形困难。他精辟地指出"教会内关心差传、参与短宣的人虽多,但能够培养长期委身的工人却少"的问题。 不少差传学者及领袖近年均注意到传统教会及差会对宣教士的观念或反成青少年宣教热情的阻拦。已有神学院尝试放宽神学教育,让年轻人能更快踏上宣教工场。 要推动教会的差传事工,一些牧者分享了他们堂会的策略。第一城浸信会特别拣选青年人参与差传部带领差传事工,又每年举办青少年为主的宣教体验旅程,在固定工场服侍,培养他们与工场的长久关系,积极宣教经验,盼望感动他们投身宣教。除此以外教又每年举行"差传月",除了让差传成为崇拜主题外,亦举行展览、青年宣教节等,亦有出版差传通讯和特刊等。 宣道会宣爱堂则从儿童到青少年、从受浸新蒲到资深会友均没忽略,早日将差传意识植根他们心上。此外亦注重培养会友作出长期关心宣教的行动,并著意定基跟进蒙召的肢体,帮助他们确立宣教的心志。 至于教会中的成年人亦能参与宣教。大埔浸信会传道司徒嘉敏指出,虽然成年信徒多因为肩负养家的重担而未能毅然身赴远方工场成为宣教士,但亦能成为"宣教人"作后援,包括参与差传祈祷、奉献、教育推动、关怀宣教等,除此以外信徒亦能利用自己的恩赐及身份为差传尽上一分力。一位家庭主妇运用自己的电脑知识,用网页和文字推动宣教,亦有一位弟兄虽然工作忙碌,但乐意在教养孩子时加入差传元素,尽力将差传使命承传下去。由此可见,成年人参与差传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