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埋下赌博的种子 陳穎翎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上午11:15 不知道你有否想过,今日的本港大学生,除了有"碌爆卡"的情况外,赌博风气也是十分严重。中文大学最新一项调查就发现,有3%的大学生属病态 赌徒,人数超过2,000人,较全港2.2%的比率还要高。明爱展晴中心督导主任邓耀祖就指出,其实接受辅导的大学生部份在中学时期已开始赌博,只是升上大学后变本加厉而已。 据理工大学2001年的统计显示,全港18岁以上人口的病态赌徒比率只有1.8%;中文大学在2005年(赌波合法化后)的同类研究则指出,病态赌徒占总人口2.2%。对于目前大专生的 病态赌徒比率高企在3%,有本身是病态赌徒的大专同学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真实的比率绝不止此数,因为易于透过信用卡借贷的关系,他们下的赌注往往比在职人士还要多。 负责这次调查的中大护理学院研究员余丽认为,部分寄宿生不受家人管束,在没有家人劝导的情况下,耳濡目染,很容易就伴随同辈朋友赌博去,令情况日趋严重。不过我们其实 可以反问,大学生不是要有独立思辨能力吗?简单问题一如"是否要去赌"亦受同伴影响,他们如何能有效分析盘根错节、复杂的学术问题?这不是更令人忧虑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不是太认同,因为今日我们的大学生绝不欠缺应付学科问题的能力:非但在学术界取得认同的人愈来愈多,我们的神童大学生也相继出现,只是他们都混在事事 讲求经济收益,"研究不如揾真银"的大学气氛里:大学生"炒浓股""碌爆卡"已非奇闻,今日只是多加一个"病态赌博",实有迹可寻。 在经济挂帅的城市大气候里面,我们的青少年不知不觉被社会薰陶,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就是以小博大,或是无本生利。成年人再不坚持为他们把关,大专生赌徒将会来自中学时 期借人下注的赌博习惯,而他们有此习惯乃是源于小学时代曾多番享受赌博的快感──"博彩及奖券事务委员会"(简称"博奖会")对马会于开赛期间,开放马主厢房给小朋友 一事已实行超过一个月,多个团体投诉多时,博奖会却置若罔闻,到现在连几时开会讨论亦未能定出日期,实在不负责任,令马会顺利在下一代埋下病态赌徒的种子。 参考文章: 1. <2250大学生属病态赌徒>,东方日报,2007年10月4日。 2. <逾2000人沦病态 辅导无以为继 大学生烂赌歪风政府阔佬懒理>,太阳报,2007年10月4日。 3. <信用卡透支额大大学生赌得更狂>,太阳报,2007年10月4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