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圣徒》:万民的殿

《市井圣徒》:万民的殿
上帝心意中的圣殿是一个"万民祷告的殿",就是不同种族、文化、语言的人,也可以在圣殿中占一席位。
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拿著器具从殿里经过;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著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祂,因为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马可福音11:15-18) 主耶稣在临死前一星期,与门徒一起在群众夹道之下进入耶路撒冷。第二天,祂在耶路撒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洁净圣殿。 这是在福音书的记载中,主耶稣生平惟一做的一件暴力事件。犹太人到底犯了甚么错误,竟然会挑动主耶稣这么强烈的反应? 有人说圣殿是敬拜的场所,不适宜有商业活动。但当时买卖的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供人献祭的祭物,可以减省朝圣者带著祭物攀山越岭之苦。当时圣殿又习惯收纳推罗钱币而非在市场通用的罗马钱币,因此找换钱币 不过是方便朝圣者献上丁税的设施。换句话说,这一切商业活动,都是协助人更容易去敬拜神,所以并没有受到当时的宗教领袖禁止。 有人认为买卖牲口会制造环境和噪音污染,破坏敬拜时的宁静;但祭祀本身就是血腥的,而祭坛那里,也不一定是鸦雀无声的。 为甚么主耶稣会如斯激动?圣经已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因为犹太人在方便"自己人"敬拜的时候,盗用了本来是设计给外邦人祷告的院子,强抢了外邦人接触真神的机会。主耶稣采取暴力攻击,是因为犹太人把外邦人祷告神的地方,作为自己人敬拜神的支援站,抢夺了外邦人敬拜神的权利。 其实,在第一所圣殿建成的时候,所罗门王在他的献殿祷告里已经清楚地说明,上帝是宇宙之主,不会被困在圣殿之内;而上帝的恩典也不会局限在以色列民族之中。因此,当不属于以色列民的外邦人慕名而来圣殿祷告时,上帝也会垂听(王上8:41-43)。就是这个缘故,圣殿一定需要有接待外邦人的地方。 今天,在我们的教会建制里,又有没有设计了一个 "外邦人的院子"?我们花尽心思去建立信徒群体,培育会友的属灵生命,促进弟兄姊妹的团契生活……这些全部都是有意义的活动;但对于教会外的人,我们又付出了多少? 上帝心意中的圣殿是一个"万民祷告的殿",就是不同种族、文化、语言的人,也可以在圣殿中占一席位。因此,教会中外邦人的院子不单是包括了不属神的本地人,也包括了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异族人,更包括了来自各地不认识福音的人。本地和外地的宣教工作,都应该同属于教会的基础工程,是责无旁贷的事务。 主耶稣时代的犹太人都以圣殿为荣,以圣殿为敬拜的中心,却忽视了圣殿的基本功能至终,圣殿被毁,直至今天也未能重建,机会失去之后就难以复得。 今天,我们能否掌握上帝给予教会的机会,叫教会成为众多民族的祝福? 默想:我要付出甚么,才可以使教会更像一所"万民祷告的殿"?

蒙允载自:《市井圣徒(合订本)》(修订二刷),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6。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