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他再與大家看到受造物的悖逆,最後又如何蒙恩領受上帝的賜福。楊牧師提到我們要認識試探者、試探的過程和罪行的本性,才有助我們警惕,以免像始祖犯罪。
「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創3:1)
經文介紹這條代表魔鬼的蛇,它的特徵不是兇惡,而是狡猾。本來經文可以描繪魔鬼成為一隻兇猛惡毒的獅子或恐龍,但牠是以一個專業顧問的姿態出現,活像光明的天使,這樣才真正危險和可怕,因為我們不會有戒心。
接著蛇引誘女人,楊牧師特別提到試探的過程比內容更值得我們留意和小心處理。魔鬼提出一個簡單直接、表面上毫無惡意的疑問:「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創3:1)
就正如我們在現實環境中看到很多灰色地帶,內心會有一連串的疑問,「聖經在這方面的原則是否清楚?」我們總能找到一些藉口和解釋去支持自己想做的事。做過一次,下次就更少戒心,膽子更大,結果就中了魔鬼的圈套。
夏娃就是落在這樣的危機裡,她接受魔鬼這疑問的挑戰,心底裡開始同意魔鬼的看法,覺得自己所受的束縛越來越大,魔鬼的聲音就越來越響亮和吸引。所以楊牧師說,處理試探的最佳辦法是第一時間逃離現場,越在試探裡逗留得越久就越危險。
我們要對魔鬼的聲音決絕地說「不」,直截了當拒絕牠的建議,然後不再理會牠。千萬不要猶疑,越遲走越難自拔。走開之後我們要立刻走到天父那裡,讓祂的慈愛擁抱你,保護你脫離魔鬼的誘惑。雅各書四章7至8節也說:「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創3:4)
楊牧師進一步解釋說,魔鬼的詭計是得寸進尺,從一個看似單純的疑問,漸漸變成否定聖經的清楚原則。因為神明明說了「這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
其實魔鬼的話似是而非,始祖吃了禁果之後真的沒有死去。我們可以做的是返回聖經的話,堅持只要神的話,它是唯一可靠的準則,亦是對抗魔鬼最重要的武器。楊牧師說,魔鬼最著緊要破壞我們對神話語的信心和服從。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懷疑神的話語,我們務要對神的話有更深入的認識,更穩固的掌握。我們要晝夜思想神的話,讓神的道潛移默化地影響改造我們的生命。
「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3:5)
魔鬼開始時嘗試動搖我們信心的根基,但牠有另一個更致命的手段,就是要我們懷疑神。牠主要的策略不是用很吸引的東西來引誘我們離開神,而是挑起我們對造物主反叛的心態。魔鬼喜歡把對神埋怨、不信任的種子撒在我們的心裡。楊牧師說,我們千萬不要讓它們孕育出來,以致對神的良善和大愛開始有保留,然後漸漸與神疏離。
所以我們不要對神的愛有所保留,這是最致命的。我們要看到神是愛我的,看耶穌基督就知道神是愛我們的,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神已經差遣祂的愛子來拯救我們。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創3:6)
第六節記載了人第一次的犯罪,罪在這一刻入了神所造的世界。罪的來源是在人自己心裡,是人對造物主的抗拒和悖逆。經文提到女人吃這禁果背後有三個動機,首先是好作食物,這代表人肉體基本的需要,人的罪性其中一個特點是不信,人就是不願意接受原來自己需要造物主。
其次是悅人的眼目,這代表人生的樂趣和物質的享受,人的罪性包括貪婪,只追求自己的享樂,不願理會神的心意,也不關心別人的需要。最後是能使人有智慧,代表人喜歡按著自己的意思去行。
楊牧師指出,以上三點正正是約翰壹書二章16至17節所提到的世界的情慾:「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他總結說,時至今天,人的罪性本質依然一樣:人要靠自己、為自己、按著自己的意思行事。我們把造物主從寶座上推下來,自己坐上去。最核心的問題不是蛇(試探者),牠只是陷阱;也不是樹(試探),它只是場景;乃是在人的心,要靠自己、為自己、按著自己的意思行事。
創造就是告訴我們:人是受造物,不屬於自己,要一心歸向造物主,才是真正活著。我們知道自己的心是傾向悖逆,我們更要警醒,返回造物主的身邊,返回神的話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