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6》疑圣经误译同性恋有罪 教授斥转移视线

电影《1946》疑圣经误译同性恋有罪 教授斥转移视线
《1946》宣传片整合图。
《1946》引发同性恋是否有罪争议,该部新纪录片声称圣经"误译",导致基督徒误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不过,达拉斯神学院新约教授达雷尔·L·波克(Darrell L. Bock)却反驳,问题不在于术语本身,焦点是其人的行为,切勿将问题焦点和视线转移。

支持者:同性恋一词出于文化变迁与误译

电影《1946:改变文化的误译》(1946:The Mistranslation That Shifted Culture)由自称女同性恋基督徒莎朗·罗吉奥(Sharon"Rocky"Roggio)执导,试图记录"同性恋"一词是如何在圣经的经文使用,并旨在提供"最近出土的证据挑战了人们对LGBTQ+群体及其在神国中地位与根深蒂固的信念。"

根据罗吉奥的说法,同性恋这词直到1946年才出现在任何版本的圣经中,当时圣经标准修订版(RSV)的译者在翻译哥林多前书6章9节才使用这词。标准修订版翻译团队在1937年至1941年间完成哥林多前书的翻译工作,该文本于1941年定稿并签署。

这部电影的主要证据基于凯西·鲍多克(Kathy Baldock)和塔尔博特神学院毕业生埃德·牛津(Ed Oxford)的研究。两人声称发现一封信写给圣经标准修订版翻译委员会,是一位名叫"David S"的年轻修生写给该会。

据电影网站称,这封信"指出了同性恋一词的误译和误用可能带来的危险影响"。

根据鲍多克的说法,翻译团队的成员审视1930年代后期的文化,试图找到可以代表过度和虐待的男性性行为的现代词时,同性恋这个词在当时代表达了这些行为。

她质疑:"我们必须记住,1930年代人们对同性恋知之甚少,这是犯罪吗?是精神病吗?最终的翻译是基于我们不再认为正确的假设。"并指,虽然相信圣经确实是上帝所默示的,但任何翻译圣经的努力都会受到人类翻译者的影响,他们确实生活在他们的文化中,知识受限于他们的时间。

还有,这些经文指的是那些"使用和滥用性行为以及使用和虐待他人的人",但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都会犯上这两点,所以是时候重新审视那些充满假设的经文,并将它们带入现代语境和现代语言中了。

反对者:非语言争论 圣经表明上帝造男和女

达拉斯神学院新约研究高级研究教授达雷尔·L·波克(Darrell L. Bock)却反驳,问题不在于术语本身,而在于它发挥作用的背景,切勿将问题焦点和视线转移。

他引用利未记18章22节和20章13节,经文描述了任何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的性行为,就像一个人与一个女人的行为一样,都是一种罪过,如果用一般术语描述此类行为,而不仅仅是在滥用的情况下,就限制了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原意。

波克教授称:"哥林多前书的段落只是详细描述了行为中的主动参与者和被动的参与者,但无论是主动参与者还是被动参与者,讨论的焦点是行为本身。"

此外,前同性恋者、协助教会了解同性恋组织Fearless Identity首席执行官路易斯·鲁伊斯(Luis Javier Ruiz)认为,无论关于语言的争论如何,这不仅仅是一个词的翻译。

他说:"纵使试图从圣经去掉『同性恋』这个词,但圣经贯彻地表明上帝造男和女,是创造的秩序和设计。"

《1946:改变文化的误译》现于纽约纪录片节(DOC NYC)、纽约市及网上放映。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