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 動植物繁殖地半世紀消失35%

世界濕地日 動植物繁殖地半世紀消失35%
(圖:pexels@Stacey Gabrielle Koenitz Rozells)
2月2日為「世界濕地日」,今年主題是「修復和恢復退化的濕地」,聯合國指出濕地能吸收二氧化碳有助減緩全球變熱和減少污染,被視為「地球之腎」。

聯合國網站資料顯示,濕地是指水為主要因素控制環境和相關動植物的生態系統,廣義定義包括淡水和海洋及沿岸生態系統,包括:所有湖泊、河流、地下儲水層、沼澤地、濕草地、泥灰地、綠洲、河口等。

濕地對人類和大自然至關重要,現時全球表面濕地面積佔大約6%,但有40%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在濕地生活和繁殖,濕地對生物的健康食物供應影響舉足輕重、對人類和其他生態系統氣候變化有重要作用,故此濕地萎縮對環境、人類和生態影響嚴重。

聯合國預計,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負面趨勢指標將會持續,濕地消失速度是深林3倍;自1970年以來50年裡,世界上35%已經消失。

導致濕地喪失的人類活動包括:農業和建築業排水、田土污染過度、過度開發資源、物種入侵、氣候變化。總括而言,濕地喪失人們生計受到威脅,貧窮家深形成惡性循環。

聯合國呼籲社會大眾提高警覺和知識,應對濕地消失以致氣候變化的危機,採取行動保護和恢復濕地,而世界濕地日是提高人們對這種生態系統的認識。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