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粹】黄斌:《天幔》异象

【当代艺粹】黄斌:《天幔》异象
《天幔》曾获2024伦敦当代艺术评论展优秀作品奖(伦斯奖)2024年11月

作者: 黄斌
作品:《天幔》
材质:亚麻布油画
尺寸:80x60cm
年份:2020年

《天幔》这幅画作是在圣灵感动下完成的。福音书中这样记载了耶稣走上十架完成救赎大功的场景,"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 14-15)。"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磬石也崩裂。"(太27: 51)。

《天幔》一画所要呈现的即是人类历史上至为重要的时刻。耶稣为我们完成的伟大救赎:天幔开裂,人神相通。画作力图以现代艺术形式语言呈现那伟大的异象。那是异象,充满异乎寻常能量的异象。超越自然,连接天地,联通人神,创造历史。这"异象"远远超越了中国传统艺术概念中的"意象"。意象所指仅仅是这样的画作的表层语言形式。

《天幔》在具体的形式表现中,强化了画面色彩的超自然性和造型图式的多重意义象征。作品主要采用红紫色系的色调,以体现场景中的超越性和动荡感。画面下部,背景的紫色、黑色与曙红色山岩(加略山岩,在耶路撒冷圣墓大教堂我曾触摸了那里的石头)的色彩组合,更加强化了高贵的悲剧性。上部,明亮的橙红图像和下部深沉的曙红,以高纯度的色彩完成了上下、天地的呼应。体现出神至大的救赎之功。一条深暗的中缝贯穿上下,这是全画的中心,那伟大异象的中心。这里既体现了天幔开裂又和上部橙红图像共同形成山岩上被举起的神圣十架。那橙红的图像如十架上的神子,开裂的身体为我们完成了救赎!这形象以强力翱翔于全画,昭示著救赎之恩统辖全地。

在细节处理上,将幔子的裂痕与十架上的耶稣形象做了复合性的结构表现。天幔上以古罗马数字一到七象征主的"末后七言",同时也强化了画面的历史氛围。中下部,我使用了一个印章图像,那是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玺图像的挪用。古玺图像显现的是下部的"十"字开启了上部的"门"。使用这一与耶稣时代年代接近的中国古图像期望使画面更丰厚、更具历史感。同时也多了一点东方古文化元素。具体的色彩处理中,上部橙红形象的色彩是全画纯度最高最具热力的颜色。祂既是全画的热力之源,与下部的山岩前的曙红、天幔的紫灰、深赭红的罗马数字形成红色调的系列,其间那枚古印玺的红更起了很好的上下连接的中继作用。那朱红的十字呼应著橙红的最高形象,在这一色彩系列中不可或缺。所有这些形式语言都是为了使画作内蕴更为深沉丰满,呈现出天幔开裂至大救赎的伟大异象!

异象,其画面体现从绘画美学而言,方法也必须有异于甚至超越常规的写实。这张画我自然也没有采用文艺复兴期以来油画的传统写实手法,而是采用更为现代、形式表现力更丰富的两度半空间语言和主观性的造型色彩体系。从宗教美术的历史讲,中世纪的圣像艺术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类似主题的优秀表现的范例,其主观性的平面化空间和象征性色彩对我这张画的绘制都有著启发性的意义。当然来自现代神学的超越性和现代艺术美学的主观性和自由度,是这张作品绘画美学的真正的框架和基底。更应强调的是:离开那伟大的启示,人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2025年3月6日

专栏作者黄斌,1993年在洛阳受洗,希望用画笔和文字赞美主。曾任大学教授和旅德画家,退休后希望以保守主义的现代油画创作者和文化学者的姿态作主仆人。

【当代艺粹】专栏由《基督日报》与"香港艺术动力"合作推出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