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聯想(上)

戰爭的聯想(上)
戰爭的聯想(上)
戰爭的聯想(上)
作者:魯瑪夫(MFCI愛心關懷救助團隊總召)

早在幾個禮拜前,為了這趟福音之行,我已著手籌備。臨行前一天,我必須將自己置於一種完全的應戰狀態…

哥林多後書十章4-5節:「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自高自大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所有人的心意奪回,都使他順服基督。」

緬甸北部爆發戰爭,造成數萬少數民族被迫離開家園,在異地浪居。戰爭的原因之一為緬甸政府強迫改教,因該國國教為佛教。這是一場屬靈的、卻在地上引爆的真實戰爭。

我們能夠遠離戰場,在家裡、在教會談論、默想、禱告關於屬靈戰爭的一切事物,實屬神的恩典,因我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希伯來書十二章4節)。

以前比賽中,我為準備所下的功夫遠超過台上區區幾招的拳腳。台上一個飛踢,台下可是練了成千上百次。彼得說:「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三章15節)

我們時而機敏應變、時而完全順服,時而勇敢迎戰、時而內室禱告;但總要時時準備、時時磨練。

屬靈的兵器即基督的大能,就是基督豐富的愛,針對不同人生境遇而彰顯出相對應的特質;目的皆為以愛除罪、以愛降敵。

平日注重自我裝備

凌晨四點,霧濃,天色灰濛濛。昨夜預叫的計程車,準時來到巷口載我去機場。早在幾個禮拜前,為了這趟福音之行,我已著手籌備。臨行的前一天,必須將自己置於一種完全的應戰狀態,像是以往出賽的每一個昨夜。

記得當時到處比賽,每次為了應戰,都先透過錄影帶觀摩幾場對手的比賽,仔細研究他的拳路,遇到攻擊時的常規反應,慣用的招式組合;還要注意察看他偶爾疏於防守的部位,甚至他準備出招時不經意閃過的神色或做出的某個小動作。

我總以為,與其說跆拳是一場肉搏戰,不如說是對各個選手的生理及心理的紙上談兵及臨床研究。

紙上談兵,指的是事前的觀察與模擬。臨床研究,則是將研究所得應用於動態的、活生生的互相攻守之中,應證自己賽前細思窮想下對於對手的一切假設。當然,關於自己的能耐與優劣勢亦需一併考量。

昨晚,我再次將行程、地點、必備之物、會面的人及此行的重點目標在心裡仔細搜阅一遍,備妥幾帖在遇到特別情況時的錦囊妙計,這也是由於前幾次經驗逐漸積累下來的解決方案。

備戰狀態之前的準備工作可真不少,戰術的模擬(宣教策略)、兵士的狀況(同工靈命)、武器精良與否(自我靈命)、天候、地理位置的勘查(服事路線),對於敵我雙方戰力(屬靈爭戰)的評估等等。若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平日自我的裝備,也不啻為一種備戰狀態。

射擊精準度的訓練

撒母耳記上十七章記載大衛首度的勝利,大衛倚靠尊崇神的名而得以致勝,他的成功也實非偶然。在此之前,神不僅讓他在牧場上習得许多牧業知識,並因暴露於荒野中而有與猛獸搏鬥的經驗。

當大衛處身於真實的戰場上,亦先觀察敵軍,衡量敵我之情況。既然歌利亞身強力壯、頭戴鋼盔身著鎧甲,似乎無懈可擊,以近身搏鬥,勝算太低,於是大衛改以其擅長的投石射擊,既不用近距離接觸,亦無須勇猛的力量。

但其精準度,想必是通過平日於牧羊生活中所必需的練習與技能,才能有如此完美的表現。

關於拋擲或射擊,我也略能領會其中要領。二者皆為與標的物相隔一段距離之下,利用工具或徒手,以堅硬之物擊中標的物;要求精準,著重眼與手的協調性。

以布農族男子重要祭典打耳祭來說,打耳,其實是射耳、打中耳朵的意思。早期使用之工具與大衛的甩石機弦相同;機弦,就是彈弓,後來則用木槍。

所謂耳,實際上是指與真正的耳朵略有些许差距的太陽穴,因為布農人並無太陽穴的稱呼,故而以與其相近且形體明顯的耳朵代稱。

強調太陽穴,在於一擊致命,避免射中獵物的其他部位後未能立即死亡,致其痛苦不堪,對動物來說相當殘忍。

拋擲或射擊精準度的訓練,最主要靠呼吸時全身的韻律與眼、手的整體協調;否則雖然眼睛瞄準,卻因手部晃動或呼吸導致身體搖晃,充作子彈的石頭或木頭亦將隨之失準。

另外,因為機弦沒有準心裝置,在瞄準上,與槍相比,更是難上加難(粗製的木槍也無準心)。

射擊與罪的關連

通常射中標的物的射擊,我可以感覺到發射瞬時自己的呼吸凝住,周圍景物全然黯淡無聲,槍或機弦與身體連為一體,這些工具化做手臂的延長,而眼就是手、手就是眼。現場只剩自己與標的物,標的物猶如近在眼前的發光體,我僅是將子彈放到目標位置。

全世界彷若靜止於這一次輕輕的扣弦或鬆手之中,小小的子彈如眼球般沿著視線拋射出去,並藉著這顆子彈,迅速地捕獲全場的目光,幾乎讓人以為這是場以眼神捕捉目標物的活動:我瞅越與標的物之間的距離、子彈穿越我的視道、旁人睜瞪的目光安全降落於紅心。

射擊與「罪」也頗有關連,罪的希臘原文即為射不中箭靶,引伸為達不到神公義之標準。 聖經裡經常提到我們要單單仰望神,神本身是我們唯一的目標,與神相比,其他的人事物都不重要了。

在真正的射擊中,也必須專一注視標的物,不容絲毫分心。當注意力極為集中的時候,確實可達到旁若無人、無物的地步,唯有這樣,才有射中的機會。

緊張的氣氛之下,身體容易發抖,這是射擊或拋擲這類特別要求準度的運動相當忌諱之處,而這也是射擊者在面臨對手壓境或周圍圍觀者產生強大壓力時所必須克服的。

當大衛面對強敵與族人的生死之關,未因而自亂陣腳,惶惶不知所措,才能在危險的時刻冷靜分析,想出致勝之道;另一方面,其於匆促緊迫之間發射石頭,那一種周似無人的靜定心境,更是素常的訓練所致。

蒙神預備出征心情

電影裡的出征情節大約如此:破曉,整夜枕戈待旦的士兵已排列整齊,領軍者在行列儼然的隊伍前方來回逡巡,口中噴吐動人激昂的演說,聲勢節節上揚,如岩漿自火山口奔衝而出,炙燒體內的血液,朝向沸點奔湧。

一陣嚎吼,臨界沸點時化為氣體的猛烈高潮後,對於生命的關想已如空氣輕颺,抓不住,卻感覺得到。

終於要啟程,我並不懷著旅遊般雀躍的心情,不帶有對異地幻漫的期待,亦無剛猛的威勢。

我提醒自己,將要走進另一個世界了,不再躺臥於寬敞明亮的廳房,沒有舒適的捷運系統,只有荒僻山徑裡顛簸倉促的人肉罐頭。

激勵士氣的慷慨陳詞,來自朝朝暮暮的溫柔召喚,或许是一節經文、一份強烈的感受,也可能是某個可貴的見證、自山中攫取而駐留在心裡的一段畫面;無論如何,我知道神總是在適當的時機用不同的方式預備我的心。

臨行前,與家人攜手在神面前懇切地禱告。這短短的片刻,是家庭所能給予最溫暖的守護與門外毫不留情的暴烈旋風的交接處,是柔細沙灘與狂浪怒海間的清淺濕地。

最後的一聲「阿門」,截然將我和家人劃分為邊境的兩方,前方征場、後方思愁。(未完待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