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忠 – 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

时间:2011年3月12日 聆听讲道(普通话):

引言: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文,讲到"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在这段故事中,耶稣三次回答撒旦时都是引用旧约申命记第六到第八章里面话(4节=申八3;7节=申六16;10节=申六13)。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争战应许地的使命,但是他们多次忘了神的吩咐,神借著摩西提醒他们"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不守他的诫命、典章、律例"。(Deu 8:11)这一次,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在即将开始他的使命之时,在旷野也遇到了试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讲魔鬼对耶稣的第一个试探。 一、耶稣是站在人的处境中来面对试探 Mat 4: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在这里,"你若是"意思不是"你可能是"、"或者是"、"也许是",而是"既然是"。它表达的是"你既然是神的儿子,那就将石头变成食物以充饥吧。"魔鬼并没有怀疑耶稣是神儿子的身份,它所要做也并不是要从耶稣那里得到证明,而是想借此破坏神的儿子与神的关系及阻挠耶稣进行弥赛亚的使命。耶稣作为神的儿子、三位一体上帝的第二位格,当然有能力将石头变成食物。在迦南的婚宴中,耶稣曾将水变为酒;在伯赛大城边的旷野地,耶稣曾将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更何况,耶稣作为创始成终的神,"衪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衪甚至可以使无变为有。但,既然是神的儿子又有何必要将石头变成食物?既然是神的儿子又何必听从撒旦的吩咐?不过,耶稣的回答是却站在人的处境当中,他没有抽离出这个受苦的世界:"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 圣经在此之前,已经讲到当时的背景:耶稣经过四十天禁食后,他饿了。(Mat 4:2)作为人性的耶稣,他是真实的饿了。如果我们不能先明白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知道这试探的沉重。 例:一次探望的经历。(略述)一次我去探访一个患食道癌的中年肢体,我见到这名大伯的时候,他躺在籐椅上。我说为他祷告,他回答说:不用再为我作祷告了,因为我已经从耶稣那里走出来了。于是我坐在他身边问候他身体状况。他说前段时间熬不过去,一次大手术花掉很大笔钱。他认为自己命不好,信耶稣之前就很苦,信耶稣之后命还是苦。这个中年弟兄以打工为生,唯一令他欣慰的是一对儿女读书有成。女儿取得国家合格教师证,但却后服毒自杀了。儿子在市内最好的高中读书,但临近高考时候精神压力过大失眠、烦躁,最后不得不休学回家。教会的肢体去接触他,探访他。但是他不觉得病有转机。弟兄姊妹亦三番两次在他不愿意的情况下硬要来探访他,让他对基督教和基督徒反感。这个中年弟兄有吐苦衷。他现在他儿子和儿媳妇都不信基督教,一个人很难信下去。他以前信得还过得去,但为何还生这病。"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很反对我信基督,所以我只能退出来了。我已经耶稣说了:我不得以,只能退出去。" 我本来希望安慰他,但那时一句话都讲不出,只能坐在身边默默为他祷告。 二、试探的深层次是针对人性的欲望 这位中年弟兄的儿子,是以金钱为他的信仰;他的妻子,一直是以她的儿子作为也的信仰;他本人,在挣扎了一番之后,也是 无奈的站到了他儿子的一边。我相信,主仍有他自己的怜悯。在座的各位可能很难遇到我刚才讲的情况,我们也不希望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试探仍然存在。 食物的试探,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形式,而更深深层次的却是对各种人性欲望的试探。"把石头变成食物"不就是任意行使权能的试探! "从殿上跳下来而有天使托住"不就是对于宣扬名声的试探!"只要拜一拜魔鬼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不就是出卖灵魂的试探!人,可以为著争夺巨额的财产而拼 个你死我活;可以为了保持权力的控制而不顾亿万民众的生命;可以以国家的口号而展开侵略殖民;也可以为著信仰的名义而进行圣战行动。当你没有权位,又没有 机会晋升的时候,或许权位对你构不成试探;当你金钱上没有缺乏,又没有机会面对巨额财富的时候,可能金钱对你也构不成试探;当你婚姻幸福,从来都不感到孤单,婚外情可能也不会成为你的试探。但只要这些欲望存在,一旦时机来临,试探也就随之而来。魔鬼很会瞅机会,而且他的试探也往往真假难辨。亚当和夏娃原来在伊甸园,我想他们生活的一定很幸福。不料一天,蛇对夏娃说:"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夏娃就开始有点晕头转向了。蛇接著对夏娃 说:"你们不一定死; 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夏娃就开始动心了,她又看到"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 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他丈夫也吃了。"人的欲望往往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被引诱,最后去犯罪。 德国伟大作家哥德作品中的浮士德,"他感觉有两种意念在内心中搏斗:一个要执拗地守著尘世, 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 另一个要猛烈地离开凡尘,向一个崇高的境界飞驰。"恶魔见到浮士德正处在这种思想斗争当中后,便马上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替浮士德解除烦恼、寻找欢乐,但条件是一旦浮士德表示满足的时候,就要成为他的仆人。在故事中,我们看到浮士德经过的各个的追求,但凡是从肉体欲望出发的,到来都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主耶稣 曾在叙加城边的一个井旁遇上一个中午来打水的撒马利亚妇人。当时,主耶稣觉得渴了,就向这个妇人要水喝。这个妇人觉得奇怪,一个犹太人怎么向撒玛利亚人要 水喝。耶稣便对她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于是这个妇人便转而向他要活水喝。但耶稣的回 答却是:"把你的丈夫叫过来。"这话大概只有这位撒玛利亚的妇人最能明白,也最感到震惊。但她先是装糊涂,她回答说:"我没有丈夫。"耶稣却对她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但 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我想或许,在我们心中都有那一个称不上丈夫的丈夫。但,主耶稣却叫我们要带他到主的面前来。并且他也告诉我们,"凡喝了那井里的水,还要再渴;人喝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并成为泉源,直流到永生。" (Joh 4:13-4)人有肉体的需要,但人同样有心灵的需要。当人以扩张肉体的需要来代替心灵的需要时,结果却只能是喝了还要再渴。奥古斯丁说"人心中有一真 空,无法填满。人若不安息在主的里面,就永远得不到安息。" 三、 得胜试探是因为我们的"所是" 对面魔鬼的试探,主的回答并不只是消极的否定,「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他还指出了积极的出路:「人活著是靠神口里所 出的一切话。」这一处圣经原文的出处,是在申命记的第八章第三节。当时神藉著衪的仆人摩西提醒以色列民:「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 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但这句话,到底怎么来理解呢?  申命记第八章的第11-14节给我们解 答:「「你要谨慎,免得忘记耶和华你的神,不守他的诫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饱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 银增添,并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就是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其实,对人而言,当我们有的时候、能的时候,恐怕 「心里说:『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Deu8:17)而把那位「厚赐百物的神」给忘了。 其实,魔鬼的试探,说穿了就是要达到使我们不听从神的教训,疏远与神关系的目的。感谢神,我们之所以今日可以在这里聚 会,不是因为我们的「所能」,而是因为我们的「所是」。神在造人的时候,吹了一口气在他里面,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从这一层面上来讲,人是因与神的关系而 成为人,人是信仰的存在。魔鬼的试探无非就是在「你若是…就…」里面耍花招;无非就是想让耶稣停滞于、甚至是滥用神性超越性的一面,而忘记衪作为受苦弥赛 亚的使命。但耶稣的回答却并非著眼于「上帝儿子」的权能而是在「上帝儿子」的顺服与信靠上。同样,基督徒的「所是」并非是因著我们的名声、能力、或地位, 而是因神恩典的拣选。以弗所书一章四到五节告诉我们:「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著自 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著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我们的社会总是过多的看人的所能,你在学校工作是这样,在公司上班也是如此。但,也有一些地方却是 看人的「所是」,最明显的是家里。有哪个远方的游子会嫌弃慈母的叮咛?又有哪个真正的丈夫会离弃已经花容不再的发妻?当浪子变卖家产,在外面吃喝玩乐而耗 尽了产业,最后失魂落魄的向父家走回时,他的慈父给他的不是斥责与嫌弃,乃是远远看见,就跑过去连连的与他亲嘴,并叫仆人拿来上好的袍子、鞋子和戒指给他 穿戴。诗篇103篇中讲:「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Psa 103:13-14) 结语:   最后,我想以之前的一次经历作结束。记得有一次,在国内的时候,我与温州的几位教会同工一起在餐馆里面吃饭。当饭 菜预备好了,我们正准备开始谢饭祷告的时候,忽然看到这个餐馆的筷子上都写著一句中国的古语:「民以食为天」。我当时就想,若我们基督徒开一个餐馆,那么 上面写著的就应该是:「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了。其实,在我们每次做谢饭祷告的时候,不正是在提醒自己:人活著不能以食为天,以物为天,或是以己为天,而 是要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祷告:天父,我们感谢你,藉著今天经文提醒我们,"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你口里所出的一切 话",因为你是赐日用饮食的主,我们的动作、存留、气息都在乎你,你也是领我们出埃及为奴之地的神。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不叫我们陷在试探当中,救我 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29/04/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邓瑞强博士 题目 : 狼来了,怎么办?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