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可以為貧窮鄰舍作什麼﹖ 工福余妙雲女士向教會獻計 編輯室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上午8:42 【本報專訊】今日(10月17日)為聯合國的「國際滅貧日」,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余妙雲女士近日在《基督教周報》發文,指出香港貧窮問題日益嚴峻,提出數項教會可以做的、關顧貧窮社群的建議。 她指出,香港貧窮人口不斷增加,面對通脹,近8成低收入家庭婦女省吃一頓、亦有8成綜緩家庭無能力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再者單親、再婚、跨境及沒婚姻關係的家庭亦帶來不少家暴陰影。在此情況下,教會可以怎樣回應呢﹖ 她引申命記15章經文說:「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提醒香港眾教會是「有使命,有空間,亦有能力去承擔,轉化社會朝向健康發展的責任」。 她提出了數點建議,包括在教會所在地區建立睦鄰中心,建立關顧鄰舍的網絡,動員教友,透過社區互助、持續探訪等讓地區貧窮或有需要家庭得到及時的幫助。 此外她提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所推出的「成長嚮導計劃」,以及政府推出的「兒童發展基金計劃」為例,建議建立教友成為關心社區青少年的「成長嚮導」,並以奉獻及支持青年少儲蓄,相信能幫助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除此以外,她又建議教會以功課輔導班、兒童興趣班等讓青少年使用參與,減少他們流連街頭、濫用藥物等問題,以及成立「緊急援助基金」幫助低收入家庭解決燃眉之急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