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遏止家庭暴力

发表于今年8月民建联举办的"建构和谐家庭研讨会"

久不久便出现于新闻的血淋淋报导,常提醒我们家庭暴力并不遥远,且纠缠于香港社会。根据警方数据显示,家庭暴力近年有不断上升之趋势,单今年截至七月底之统 计,个案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不同政党、教会群体及福利机构都相继召开会议研讨对策,又发表立场书表示关注。 家庭暴力是指伤害家人的行为;更具体地说,是指家庭内成员间之粗暴对待或操控行径。就对象而言,家庭暴力包括虐老(父母)、虐偶(夫妻)及虐儿(子女)。就形式而言, 强烈的便是肢体暴力(殴打杀害),常见的有言语暴力(贬讽责骂),被忽视的为情绪暴力(冷漠恼怒)。其他手段包括:威逼恐吓、强制管辖、发施号令、变态性虐、轻视羞辱 、嘲笑挖苦、禁制孤立及经济封锁等。 家庭暴力成因大致来自四个根源:社会压力、关系破裂、心理郁结及观念偏差。以一宗典型个案为例:一个较年长的基层工人,由于缺乏在港成婚条件,便回乡娶了一位较年轻的 女子为妻,并在国内生了一群子女。经分隔多年后,一家获批来港定居,此际丈夫刚巧失业要领综援,新移民妻子便被逼外出工作养家。因为妻子工作时间晨昏颠倒,夫妻二人聚 少离多,老夫便怀疑少妻有外遇。另一方面,因为所住房屋狭小,加上赋闲在家,父亲与子女间磨擦机会便增多了。当问题爆发时,小的则吵架打骂;大的便杀妻砍儿,然后自尽 。 从上述个案分析,基层工人因为教育背景和经济条件有限,而面对著异地婚姻、移民条例及房屋政策等社会环境带来之压力。另外,基于长期分居且有年龄及文化上之差距,家庭 内的关系和沟通便易于产生问题。加上失业后要领综援并由新移民妻子供养,赋闲在家时,不期然会觉得自己无用。若然子女又不听话、不尊重,为夫为父的男性尊严便会觉得受 到挑战,自卑压抑的心理郁结也因此渐而形成。更深一层可能源于对自我形象和家庭关系缺乏正确了解和认识,所以当问题汇集在一起时,就犹如炸药之配料均已齐备,只要搅拌 混和,即可随时爆发。 施暴者基于上述种种因素,凝聚于心内的病态情绪,便会在诱发底下,通过失控行为向外宣泄。这不单造成受虐者身心灵的永久性伤害,更可能导致家中目击者(其他家属)日后 在生理、心理、行为及观念上产生障碍。 这种暴力行为若不遏止和积极面对,通常会持续地、循还地及重复地发生,且愈演愈烈。家庭暴力事件初次发生后,施暴者可能会感到迷惘和后悔,但问题根源若没有彻底解决, 当压力累积至另一个临界点时,只要有些微摩擦作为导火线,暴力行为便会再度出现。 要处理这个问题,除了临时为受害者及其家人提供庇护外,受虐者与施暴者双方均须在偏差观念、郁结心理、破裂关系及社会压力等问题上有正确的疏导,而且双方都愿意坦诚面 对和积极处理,这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家庭暴力行为有如毒瘾恶习,需要内心信念成为突破因循辖制之动力。 信仰基督,能助人找到人生目标与倾诉对象;参加教会,能促进个体间关顾互助的守望精神;阅读圣经,能令人认识道德标准并承担伦理责任;向神祈祷,则能减压与得力;接受 辅导,也能帮助事主洞悉问题和走出困局。正如圣经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 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7章24节至8章2节)。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