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傑與王怡談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趨勢 編輯室 2009年11月9日星期一 上午7:25 知名北京作家余傑與四川學者王怡應香港學術機構以及民間社團的邀請,在香港舉行一系列以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民主化為主題的演講。兩人4日於香港大學的演講中,以基督徒和公共知識分子的視角來解讀中國內地家庭教會的進展以及對中國社會轉型的影響。 家庭教會公開化已成不可阻擋的事實 在當天的演講中,余傑主要提到中國家庭教會的合法化遙遙無期,公開化卻成為不可阻擋的事實。基督徒既是天國的子民,又是地上的公民,基督徒先在教會中學習過民主的生活。基督教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可以提供的正面價值。 王怡則在演講中數算了家庭教會過去60年來所經歷的恩典。雖然面臨高壓政策,但是信徒數字卻有著約100倍的發展。他還分析了當前政教衝突的焦點與趨勢、基督教的公共性與家庭教會的困境,及家庭教會公開化對民主轉型的影響。 兩人分別以自己所在的北京和四川的一些著名的家庭教會如北京守望教會、方舟教會、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等為例,談到近年來中國很多新興的城市家庭教會在未見官方准予合法化之際勇敢的走向公開的情況,當局的打壓反而推動了他們的公開化過程,透過法律訴訟、以及走上街頭敬拜等都使教會更加公開化。 其中,余傑介紹說:「北京最大的家庭教會守望教會幾年前就努力登記,但一直沒有成功,也不停受到各種形式的騷擾。就在幾天前週日,守望教會租用的場地,房東在壓力之下不與他們續約,他們那天在大雪之中在北京海澱公園大門口聚會,作主日崇拜。雖然沒有合法身份,但很多新興的城市家庭教會勇敢邁出公開化步伐,比如他們租用寫字樓聚會;創辦教會刊物、網站;與海外教會合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交往、合作;在聖誕、復活節時,聯合幾個或者十幾個家庭教會來舉行大型晚會和佈道會;比如像去年四川地震後參加救災活動。」 家庭教會公開化 推進社會公義及公益 余傑和王怡指出,近年來不少知名的公共知識分子都有基督教信仰,他們用個人信仰推進社會公義的同時,也以公共行動傳播宗教理念,促使家庭教會公開化成為必然趨勢。 余傑說:「注意到具有基督徒身份的公共知識分子越來越引人注目,基督徒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教會內部,他們為宗教信仰自由和更加普遍的社會公益問題來發言、來納喊,在公共活動、公共生活中越來越多帶出他們基督教的信仰和價值來。 」 針對家庭教會公開化對中國社會轉型的影響,余傑認為基督教教義中對人權的尊重以及寬容諒解,能夠在中國社會轉型中起到化解衝突的作用。 此次二人是行是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崇基學院校牧室、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之邀共同舉辦辦一系列的專題講座。除了週三的講座之外,他們還透過《家庭教會的公開化與中國社會的民主化》、《家庭教會合法化的個案: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等專題講座,圍繞家庭教會合法化與公開化的話題進行探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