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法拉盛角声中心 "社区论坛"百次庆典

透过"社区论坛"了解民众需要,根据需要服事社群

纽约法拉盛角声中心 「社区论坛」百次庆典
4月11日是纽约法拉盛角声中心"社区论坛"第一百次的庆典。角声布道团总干事劳伯祥牧师在庆祝会上分享说,最宝贵的是十年、二十年都不改变的默默侍奉。(图:本报记者)
纽约法拉盛角声中心 「社区论坛」百次庆典
上:劳牧师代表角声布道团将感谢状赠送给"社区论坛"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嘉宾在策划委员会主席王张令瑜女士的主持下提出他们对"社区论坛"的建议。下:著名作家王鼎钧建议将每个论坛的内容总结成一句格言。 (图:本报记者)
4月11日,纽约法拉盛角声中心迎来了"社区论坛"第100次的纪念。当天晚上7点,"社区论坛百次庆祝会"在位于王子大厦的角声中心召开,来自角声布道团及社会各界的三十多位领袖共聚一堂,回顾"社区论坛"开办以来的一个个足迹,并展望未来。这些为华人社区默默耕耘的社会领袖,在分享时却无不充满了感谢,以及由侍奉而来的满足和喜乐。

2003年2月开始的"社区论坛",是法拉盛角声中心在华人圈子中广受赞誉的活动之一。两年多以来,"社区论坛"每逢周一晚上7点都会就某个华埠社区热点议题进行讨论,内容之广泛涉及到华人移民生活的各方各面,给华人居民以切实的帮助——例如"在海外过中国年"、"新移民家庭,妇女的角色!"、"新移民学童适应问题"、"小赌怡情?",以及关于种族歧视、大选、驾车、理财的系列议题。

此外,论坛中也包含了传递基督教福音讯息的题目,如"施比受更有福"、"圣诞的祝福"、"感恩节谈感恩情怀"、"基督徒的社会使命"等,在每次论坛的尾声,主持人也会以圣经价值观进行总结,并以祷告来结束。短短两年间,"社区"论坛已经讨论了100个议题,邀请过100多位主讲,讨论范围遍及"青少年教育"、"华人生活品质"、"华人妇女"以及"新移民福祉"四大类。

11日晚上,法拉盛角声中心的谢虹主任透过一套幻灯片,介绍了"社区论坛"的成立及发展,拉开了庆祝会的帷幕。随后,角声布道团总干事劳伯祥牧师上前分享。他说,"社区论坛"给了他很大的收获,让他认识到社区的需要及心声。二十三年前,角声布道团刚刚成立时,他只是一个人站在街上,每数到第七个路人就派给他一张调查问卷,借此来了解民众的需要。但今天,了解社区的最好方法就是"社区论坛",不但能听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发言,而且结识到更多的朋友。

劳牧师又讲到他最难忘的一次"社区论坛",当时南亚海啸刚刚过去,因此那次的题目是关于赈灾。一位嘉宾说,法拉盛居民齐心合力赈灾,固然好,但更好的是一直以来都有人在社区里默默工作。劳牧师回忆说,他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

"灾难来的时候,大家一齐赈灾当然很好。但有人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都默默地在社区耕耘,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他说,无论别人看得见或看不见,无论是兴奋或悲哀,都一直不变地侍奉,真的很宝贵。

劳牧师表示,"社区论坛"的目的在于"谈",但他希望这不是空谈,而是由角声中心的同工以及其他团队去跟进,将这些讨论的内容付诸行动。他说,希望"社区论坛"在下一个100次当中扩大圈子,讨论涉及更多领域的更广泛的议题。对此,他引用马可福音10章中耶稣医治瞎子巴底买的故事,勉励同工们象耶稣基督一样发问:"要我为你做什么?"他说,希望大家能透过"社区论坛"了解民众的需要,根据需要来服事社群。

随后,他为"社区论坛"策划委员颁发了感谢状。在委员们发表简短感言后,委员会主席王张令瑜女士又介绍了二十三名来自政界、教育界、商界、文艺界及传媒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接下来的公开论坛中,到场嘉宾都纷纷向"社区论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更深入地探讨重要议题,扩大宣传、吸引更多参加者,更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界资源,邀请普通民众作为主讲之一、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等。

劳牧师在总结时说,他已一一记住了这些建议,而且会再次听录音,以防遗漏。他说,角声希望进入社区,与其他机构同心服事。圣经上说,耶稣基督是"道成了肉身","连上帝也来服事这个世界,我们只是做我们应当做的"。他又邀请在座的所有人一同为社区祷告:"(单靠)人的力量,尽了全力也未必能做到什么。因此我们要求神的祝福。"

会后,谢虹主任告诉记者说,透过"社区论坛",刚在法拉盛成立三年的角声中心能够了解当地华人社区的需要,并针对这些需要先后开展了培育新移民家庭青少年的女童军事工、协助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纽约励馨、宣导捐血积极意义的捐血运动、以及"新希望使命团"戒赌事工。劳牧师则表示,"因为缺乏资讯,或是缺乏正确的资讯,人们才会陷入迷失",他希望"社区论坛"能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华人社区中的舆论引导力量。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