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以柬埔寨为宣教基地的差传机构在近期刊物中提出,一些志愿机构向当地垃圾山的贫民及拾荒者派发白米等物资。由于这些"施与者"所给的物资往往比拾荒为生更好,渐渐地每当贫民见到探访者便不期然带著"被施舍"的心态趋前要求施与。
除此以外随著经济开放,虽然类似的志愿机构不断来访,引来更多外来援助。
这等援助虽对当地贫民带来不少祝福,但该机构发现垃圾山拾荒者的心态不再像以往单纯。过往机构探望他们时都能向他们作出关怀,领他们归主,但现在贫民只会主动伸手索要物资,当机构表示不会派米后,他们即表示不愿花时间沟通,令福音工作渐见困难。
有宣教机构表示会继续扶贫关怀的工作,包括提供适切的支援和训练,帮助他们自力更新,而不会改变立场以迎合人的短期需要,但亦承认对这众生相感无力。
(资料来自普世基督徒关怀差会《差情寻》季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