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以柬埔寨為宣教基地的差傳機構在近期刊物中提出,一些志願機構向當地垃圾山的貧民及拾荒者派發白米等物資。由於這些「施與者」所給的物資往往比拾荒為生更好,漸漸地每當貧民見到探訪者便不期然帶著「被施捨」的心態趨前要求施與。
除此以外隨著經濟開放,雖然類似的志願機構不斷來訪,引來更多外來援助。
這等援助雖對當地貧民帶來不少祝福,但該機構發現垃圾山拾荒者的心態不再像以往單純。過往機構探望他們時都能向他們作出關懷,領他們歸主,但現在貧民只會主動伸手索要物資,當機構表示不會派米後,他們即表示不願花時間溝通,令福音工作漸見困難。
有宣教機構表示會繼續扶貧關懷的工作,包括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訓練,幫助他們自力更新,而不會改變立場以迎合人的短期需要,但亦承認對這眾生相感無力。
(資料來自普世基督徒關懷差會《差情尋》季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