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場吸引了教會牧者、機構代表、神學生的講座上,Lillback首先介紹加爾文其人與其學說對後世的影響。他強調「加爾文既有純正而深入的聖經教導,卻又如此貼近日常生活,舉凡經濟、政治、社會皆有所觸及。」其對西方世界的影響,早已不在話下,但細察加爾文的一生,可謂體弱多病,時而承受性命威脅,他,是如何作到的呢?
Lillback表示,加爾文的名言「我要將我的心誠懇、敏捷地獻給主」,該是這問題的答案。對加爾文來說,所謂敬虔,不是只關心自己靈魂,而忽視社會、他人;敬虔,是將我的心思誠實、敏捷地獻給主,在生活中寧願死,也不願得罪神。
Lillback鼓勵弟兄姊妹效法他的信心:以基督耶穌為中心、忠於神的話。
當然,加爾文也不是沒有缺點、不會犯錯。Lillback指出,加爾文對宗教自由的理解並不完全(此係指他同意日內瓦議會燒死異端者之決定);對鄰舍的愛上也有欠缺,如在其書信辯論中,有時會使用一些過於強烈的字眼。Lillback表示,如何「用愛心說誠實話」對當時以馬丁路德為起首、德語或法語的改教家而言,都是需要學習的一點,「有愛沒有真理,或有真理而沒有愛,都是不妥當的。」
對此,稍後有聽眾以「主的義怒」提出回應,Lillback指出,的確,是有發義怒的時候,但我們必須先確認自己是義人,同時使用嚴厲的詞語也不能幫助我們討論真理。「這不意謂我們需要妥協立場,你可以回答對方:你的看法是有問題的、其影響是永恆,出於愛我必須告訴你,並為你禱告。」話語如同利箭,Lillback提醒:發出時務要謹慎。
中國福音會郭明璋老師則問道,今日中國教會對加爾文漸有認識,其學說當如何應用?又全球教會不少宗派興起,對宣教的動力也各有所長,有內地弟兄姊妹質疑,為何非要學習五百年前的加爾文主義呢?作為授課教師,他也曾為此苦惱。
Lillback首先回應,就他觀察,共產主義早已不存在中國大陸,私有財產不算犯罪,財主也日益增加,當中國逐漸脫離馬列共產主義、傾向資本主義,Lillback表示他最大的關心是「資本主義的內在問題也逐漸在中國浮現。」
「一個熱心追求金錢名利的社會,卻沒有合乎公義、聖潔的律法遵行是很危險的事。」將上帝的律法摆在商業、政治之上便是加爾文的最大貢獻,Lillback期待中國能成為如是之國。
至於為何非要學習改革宗不可呢?Lillback以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作為美國人的一個好處,就是我無論到哪都能遇到使用英語人士,雖然法國人說法式英語、中國人說中式英語,總能溝通。但你想當我在北京搭車時遇著一位用「中式英語」的計程車司機,會不會跟他說:你說得很好,請繼續如此說法?
「福音亦彷如國際語言,僅管不同宗派有不同『說法』,但我們必須尋求到底討主喜悅的說法為何?」以改革宗方式來傳講福音,Lillback談到,並不是為了顯明自己,只因「這是主要我們說的」,我們既然愛上帝,就應如此說以榮耀祂的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