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畅谈基督徒生命气息与中国气候

盼成为有道德、灵性和人格的民族

作为一位时事评论员、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一名海外华人基督徒,梁燕城博士是怎样看"中国的政治气候"呢?过去十多年来梁博士多次到访中国,不单频频写建议书,与政府高层对话,探讨人权法治的发展,还参与到救灾、扶贫、教育等工作。 6月27日,梁燕城受列治文城北宣道会弟兄会之邀,在基督徒生命气息系列之"中国气候"讲座中,分享他过去十多年来欣见中国的改变。自言从前十分"反共"的他,常参与游行示威。但在信主后,被神的爱彻底改变,他省察到在外面不断骂政府是不能令13亿人得安慰,也不能救人的灵魂。 唯有基督的爱才能医治受伤的灵魂 九十年代正值中国经济起飞,但人因为钱而暴露的贪婪、丑恶更表露无遗。梁燕城深切知道,要救中国先要救她的文化和她的灵魂。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有著很多的战争和压迫,"中国是个受伤太深的民族,只有耶稣基督才能医治她,因为祂自己受了极大的苦难,并且彰显死而复活的大能。因著基督的爱,过往的伤痕可以成为新的力量。"梁燕城说。 神向他发出挑战,能否学习基督一样牺牲自己、用无条件的爱来爱这个国家、这个政府呢?受到神的感动,梁博士甘愿放弃优厚的薪酬而开始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的工作,盼望藉著基督的爱使这个民族得到医治。果然,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他看到了中国一步一步的转变。其中令人振奋的是,中共看到基督徒无条件的爱,对基督教的政策逐渐放宽。 从宗教对立到尊重信仰 一向以来,中共对宗教都抱著一种谨慎的态度,因担心宗教会凝聚群众,成为推翻政府的力量,如东欧的崩溃就是由教会呼吁而起的。于是政府在全国各著名的大学设立基督教研究所,希望研究基督教以作提防,同时也与外国的教会作交流。 当这些研究生和外国神学院联络时,他们接触到的基督徒和教会都有很好的印象,因而重建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形象。近年来,中国的学术更趋自由,在大学课堂上可以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教会也享有更多的自由。 "中国的改变很大,虽然表面好像没有什么转变,但其实里面的理念变了很多。过去政府对宗教是非常担心,把它看为是人民鸦片。但是,这些年来更多的研究基督教和与基督徒接触后,发现基督徒是为社会带来和谐,而不是造成混乱的。于是政府开始把宗教『正常化』而不是当作对立的对象,也尊重基督徒的工作。" 有信心宗教放宽一定会来临 梁博士相信国内宗教放宽一定会来临,这就是他所看的"中国气候"。他表示,相信政府将放宽家庭教会,让它们独立登记,与三自教会成为中国多元性的基督教;而且将来基督徒也能公开传福音,在公众地方举办宗教活动,说不定有一天能在天安门举办布道大会呢。 "中国对宗教自由的放宽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的,虽然不可能现在全部都实现,但这是一个进程,我很感谢神在这十多年中让我参与这个过程。" 最后他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和基督徒,首先要尊重中国文化,因为有了尊重才有对话,有了爱的行动才能把福音传开。"西方的力量在于基督教的民主精神,随著中国逐渐开放,加上经济的实力,将来对世界的影响力是不可思议的,但关键是要建立有道德、灵性和人格的民族,盼望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他总结说。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