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天氣之飲食保健法 編輯室 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 下午1:29 春天天氣潮濕,四肢沉重、腰酸背痛等徵狀使人提不起勁。中醫師分析指,潮濕的空氣黏住毛孔,令水份無法經毛孔散發,以致停留在體內,令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即引起各種不適。 原來各種不適可以通過飲食保健來減輕徵狀。針對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腸胃不適,中醫建議用生地、 土茯苓、扁豆衣、生薏仁各5錢(15克)、生龜板1兩(30克)配瘦肉煲成去濕解毒湯,具有清熱、去濕解毒、治濕疹、止皮膚痕癢之效果。另外可嘗試以參鬚1兩(30克)、白朮1兩(30克)、雲苓1兩(30克)配瘦肉做參鬚湯,可去濕健脾及行氣。 中醫師說,春天如覺得無胃口,可酌量吃點辣的食物,以促進腸胃蠕動,驅寒袪風;胡椒豬肚湯便是一道不錯的菜色。而且切忌吃一些膩滯、消化困難的食物,如糯米。 調理風濕發作、關節痠痛之徵狀,中醫師推薦以粉葛1斤、牛大力1斤、赤小豆1兩、瘦肉半斤、蜜棗3粒、生薑1片加清水煲成湯。粉葛有解肌、去骨火、滋潤筋脈的效用,而且生津解渴、能治感冒頭痛,是食療常用之材料。牛大力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補虛潤肺之效。赤小豆則以健脾去濕見稱。此湯有助紓緩肩膊及頸部痛楚。 另外一款湯是眉豆花生木瓜湯,眉豆去濕、消腳腫,對下肢循環有幫助。花生壯筋骨、潤肺補脾。木瓜有滋潤化濕、舒筋活絡之效。木耳則能活血散瘀及止痛。飲用此湯對下肢腫痛人士有幫助。材料包括眉豆2兩、花生2兩、木瓜1個、木耳3錢、豬展骨1斤、陳皮1錢加清水煲即成。 醫生補充,如有需要時,可使用一些熱敷外用產品,亦有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肌肉及關節疼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