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姑娘本来是中学老师,数次参加教会短宣队时燃起了宣教热心,她向神祷告:"神啊!祢愿意的话,求你开路。"心想神必定为他预备神学院传道人的路。
02年她参加了短宣,探访了当地宣教士子女学校,看到学校教师的需要。然而她一方面深感自己英语有限,不可能用英语教学,另一方面不适应当地气候,竟没想过这地方有神对她的心意。
蒙主呼召 即赴工场
短宣之行回来后祷告时,她看到自己里头充满自我,未看到神的答案就妄下判断。一次宣教大会她感到神对她的呼召,那时她被正在供楼,以为非十年八载不能抽身,结果神在第二天立即让她把楼宇供断。更奇妙的是,"月亮国"工场刚好需要音乐与中文老师,正好是她的专长,于是她立即前赴工场,开始神给她的使命。
她放下的不单是一层楼和香港多姿多采的物质生活,最重要的是稳定的生活环境。问她:中东这么危险,妳有挣扎吗﹖她淡然:"我的生命都在神手里,神要取回我的性命的话,都在祂的旨意里!"
学习低著头走路——适应异地社会文化
香港女性才高气傲,从一个优秀中学老师变成宣教士,她要学习低著头走路。"在中东地方女性地位很低,女人不能与男性有眼神交流,更不可向男人笑,否则会被当成『勾搭』。"唐姑娘首先克服的,是对东方女性的异样眼光,走在街上她处处要小心翼翼。
此外也要克服语言的问题。虽然她并非前线宣教者,免却了宣教士必须学习当地语言的规定,然而她仍要学会日常基本用语。
两年里没任何缺乏
尽管在"月亮国"的两年里,唐姑娘深深体会到离别家人的牵挂,她自己亦可能随时遇上性命危险但她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能用生命里的两年时间做主工,经历神的恩典和作为,这本身已是一种福气。"她决定多留在工场一年,服侍当地华人教会和宣教士子女。至于以后如何,她仍会静待神的带领。
虽然生活条件比香港差,但唐姑娘见证神的供应,在这两年内没有任何物质上缺乏,甚至心灵所得的满足感,实非物质可比拟。
中东宣教情况
中东予人的感觉是很危险。但唐姑娘所经历的情况却不是那么差。她表示两年间她只听闻过两次爆炸,但由于她的工场不在巿中心,并未受波及。在日常生活中工场的治安很好,她也未遇上对基督徒的仇视。
然而政府对宣教士有一定管制。她们虽然普通学校名义办学,但宣教士家里的电话仍然常被窃听,而警察上门滋扰教会的事情也时有所闻。此外,宣教士一般以记者和商人身份留居,并以别名宣教,甚至用别名来联系。所有email均可能被查看,因此亲友和弟兄姊妹给她写信时,也绝不可以用"传教"或"宣教士"等词语,免得招来逼迫。
工场需要
姑娘她体会到自己只是一个宣教士子女学校的老师,但对宣教士的支持已经很大。在过去有不少宣教士因为子女教育问题而离开宣教工场,实在可惜。
唐姑娘深感宣教工场的需要绝不限于宣教工人。她认为所有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电脑人员,都能在宣教工场上被使用。她希望更多不同领域的人都能用自己的才能或专业对宣教作出贡献。
短宣队的作用亦很大。她鼓励更多弟兄姊妹能组织短宣队到中东地区,探访当地华人。她表示,来访的中国同胞对当地离乡别井的华人社团有很大鼓励作用。此外在基督教徒极少的中东地方,需要大量属灵书籍,因此亦希望有更多短宣队前来时,能带来更多属灵的食粮。
对中东工场的需要,"最大的需要是大家的祷告支持。"她认为比金钱支持更重要的是代祷。
唐姑娘7月回差会环球福音差会述职及休息,9月将再赴中东工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