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全球化需要 學者促教會投入宣教運動 游偉業博士:教會不論大小都可參與宣教工作 編輯室 2008年1月22日星期二 上午6:23 在全球化影響下,世界已變成地球村。科技的應用縮減人的距離,令社會發展一日千里。然而全球暖化、種族宗教對立等、後現代思潮等亦成了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人們心靈趨焦慮、抑鬱和絕望,在這情況下,福音的需要更是逼在眉捷,一些宣教學者意識到教會和差會必須起來回應全球化的挑戰,建立差傳教會的話題近日也備受關注。 不少學者認為參與差傳應為健康教會的重要元素。本港著名差傳學者游偉業在近期《華傳路》中發文表示,遵行普世差傳的大使命是健康的差傳教會的特徵,並且是教會的首要使命。差聯總幹事洪雪良亦有此見,他在最近一次跨文化宣教會議中,說:「神是宣教的神,教會若缺乏差傳,將會出問題。」 游博士亦認為面對全球的需要的當兒,教會無論大小,都可參與不同程度及層面的宣教工作,並全面鼓勵和教育整個教會,以理論及行動,使差傳教育普及化、具體化、個人化和深化,以致教會更健康、更有力量和更投入於普世宣教運動中。他又認為從『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的經文看,教會與差傳外展事工是遠近兼顧的,按教會的能力、資源和機會,平衡關注同文化、近文化及跨文化三個範圍層次。 關於教會與差傳的關係,游博士引述差傳學者Ralph D. Winter所說,靜態的堂會架構和動態的差會使命架構是將福音傳遍未得之地的兩個重要救贖架構,二者相輔相承。差傳教會在本地或近處服侍,成為差傳基地;進而差傳教會聯合組成團隊,派出人才組成負起跨越地理、文化、種族和語言的使命差會,呼召更多人投身宣教。 洪雪良牧師認為今天的華人教會必須加強宣教經驗實力,在知、情、意、體、群五方面增強實力:知—差傳研究、情—愛心及情義、意—宣教的意志及毅力、體—差會、教會及宣教士的健康及群—聯合精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