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生命」製作「產前後牧養指南」輔助教會支援新手爸媽

「小小生命」製作「產前後牧養指南」輔助教會支援新手爸媽
小小生命創辦人杜慧妍傳道。(圖:小小生命臉書)
香港近期上映的電影《虎毒不》引起社會廣泛迴響,劇情講述新手母親產後面對丈夫冷待、婆媳壓力等多重困境,令主角窒息無助。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漢浩博士邀請「小小生命」的杜慧妍傳道及梁雪君傳道分享如何幫助牧養新手父母,以及教會如何牧養這群體。

機構創辦人杜慧妍傳道表示香港每年有超過一萬宗墮胎,許多婦女在懷孕後被男朋友或丈夫拋棄,他們甚至因賭博或欠令家庭陷入困境。「小小生命」以基督教信仰為本,支援弱勢孕婦及其伴侶和家人,並在孕期、嬰兒初生期間或流產及墮胎後提供全人關懷服務,例如陪伴她們去產檢、協助向社會服務署求助,以及幫助修復家庭關係。

教會欠產後牧養方針:產前產後五步協助教牧

每個人婚後的角色都是個大轉變,從以前的兒女到現在為人父母,伴隨著對未來家庭的期望,每一步都需要夫妻共同探索。項目總監梁雪君傳道建議母親們,不要將所有的精神焦點都放在嬰兒身上,而要關注夫妻溝通與相處,「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更需要維繫,夫妻彼此相愛更重要。」

她提到,很多丈夫們其實渴望幫助妻子,卻往往不知從何入。她說,其實丈夫給妻子一個關懷的眼神,也足以成為支持妻子的力量。她又建議夫婦學習如何分工照顧嬰兒,而不是將照顧嬰兒的責任全部壓在一個人身上。

至於教會也希望幫助懷孕婦女,但不知從何入手。雖然一些教會提供婚前輔導,但產前和產後的輔導卻缺乏,因此機構計劃製作一套專為新手媽媽設計的材料,包含產前和產後各五課,內容涵蓋了回顧夫妻的婚姻關係以迎接初生嬰兒的挑戰;認識原生家庭對育兒觀念的影響;反思信仰歷程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夫妻在身心靈層面的溝通等。

丈夫放下理性思維 滿足妻子心靈需要

杜慧妍及葉漢浩博士皆認為男士慣於理性思考,側重解難但未能為妻子解憂。

杜慧妍指出,香港的教育制度過於重視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和達成共識的能力,這種成長的缺失影響到婚姻,甚至延伸到生兒育女的階段。而男士多以理性來考量事情影響夫婦關係。她發覺有些丈夫不願意取假陪伴妻子,擔心這樣會影響工作和收入。為此課程中的每一課都有小貼士,包括鼓勵丈夫陪伴妻子去產檢。

葉漢浩博士則回應指,男士在家庭中往往容易陷入一種「只為對方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沒注要妻子需要的是關心。他呼籲弟兄們要放下這種思維,強調維持愛的關係至關重要。「丈夫應該積極傾聽,肯定妻子的想法,然後再慢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人最大的需求在於獲得心靈上的支持。」

教牧與母親同行 提供牧靈輔導

杜慧妍期望小小生命的材料能引導夫婦回歸聖經的原則。她強調上帝是供應者,生命是神所賜予的,需要在神裡面找到安息,因此她鼓勵夫婦持續參加教會活動:「如果停止聚會,與上帝的關係會變得疏遠。」

她希望在寶寶出生之前能幫助夫妻重新調整優先事項:「因為最影響孩子的是父母之間的關係和溝通模式。」

最後,她呼籲教會中牧者長執要特別關心即將迎來新生嬰兒的父母,提供牧靈上的支持,「他們要的不單是建議,最渴望的是有人能夠關心並給予同理心。」

在實際行動上,牧者、信徒領袖和團長可以運用這套婚姻培育材料提供的議題,與懷孕的姊妹或夫婦展開對話,讓夫妻分享彼此想法和感受,傾聽對方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會在這段旅程中與他們同行。

葉漢浩博士在其視頻「看見召命課堂」以電影《虎毒不》為引子,邀請嘉賓探討待產婦女及親職母親的處境,教會持續支援的可行性。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