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精神─蒙主感动、拣选,并甘愿付出
在访问之初,戴绍曾牧师被问及"宣教精神"传承的问题,这也是每个宣教士所面临的挑战,戴牧师回应道:"这乃是出于甘心的,还有神的拣选。当然,家庭背景亦具有相当的影响。所以,宣教士父母必须树立榜样─要有爱主爱人的心,以及言行一致。"戴牧师回忆当年,在山东日军集中营的时候,被父亲问到:"你以后会作甚么?"他马上的反应,就是不在中国传福音,因此,后来便前往美国念法律。
后来,一段人生的小插曲,便掀起了戴牧师对自身信仰的反思─"信仰基督"是一件多么宝贵的事情,当他目睹中国青年甘愿为信仰而受迫害时,深受感动并于当天晚上,向上帝悔改、祷告说:"感谢祢保守著我。"自此,戴绍曾牧师亦踏上了宣教之路。而被问到宣教的争战,戴牧师表示:"首要是克服自己,环境只属其次。"
在献身于神的工作,若不是经历神的恩典,为主使用的缘故,这一切都是徒然的,因此,要有向主的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上帝会在我们身上作工,我们都是靠著神每天供应的恩典来生活。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的告白,"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所以,戴牧师说,要带著更加认识主的盼望,并希望每个人能如此,活出衪的样式。
同心同德─留下佳美的见证
在谈及华人宣教的阻碍时,戴牧师提出两点:一是教导方面,普遍存有"穷传道过一生"的观念,使很多青年人却步;二是宣教使命不清楚。此外,在宣教士的一生中,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这也是宣教士的窘态。戴牧师又说:"戴师母比我还早献身于中国。"当二人在美国相识,并怀著奉献的心来到中国,夫妇二人不仅在工作上互相配搭:戴牧师在神学院讲课,而戴师母则肩负图书建置与管理;在家庭方面,戴师母更是家中稳定的力量,给予孩子们安全与温暖,并真理的带领,以及三个孩子的教育。
然而,在与父母分离的五年半中,经历了很多患难与挫折,但最终仍然平安渡过。对于这一切,戴牧师说:"不是以自己或家人为优先,而是把上帝的工作放在首位,那就是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不仅给了父母最大的力量,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感动。
而对华人教会的勉励,戴牧师回答说:"上帝是信实的。"上帝会亲自看顾、赐福我们。然而会有艰难、痛苦的时候,但却能荣神益人,这是很有意义的──若是出于神,在为衪的国度工作的时候,会看到上帝的同在与使用。最后,在华福会上华理克牧师讲到"we must work together"时,戴牧师的看法,就是华人教会要彼此分工合作,在尊敬和饶恕的基础上,把荣耀归给上帝,因为万有都是从神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