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教精神─蒙主感動、揀選,並甘願付出
在訪問之初,戴紹曾牧師被問及「宣教精神」傳承的問題,這也是每個宣教士所面臨的挑戰,戴牧師回應道:「這乃是出於甘心的,還有神的揀選。當然,家庭背景亦具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宣教士父母必須樹立榜樣─要有愛主愛人的心,以及言行一致。」戴牧師回憶當年,在山東日軍集中營的時候,被父親問到:「你以後會作甚麼?」他馬上的反應,就是不在中國傳福音,因此,後來便前往美國唸法律。
後來,一段人生的小插曲,便掀起了戴牧師對自身信仰的反思─「信仰基督」是一件多麼寶貴的事情,當他目睹中國青年甘願為信仰而受迫害時,深受感動並於當天晚上,向上帝悔改、禱告說:「感謝祢保守著我。」自此,戴紹曾牧師亦踏上了宣教之路。而被問到宣教的爭戰,戴牧師表示:「首要是克服自己,環境只屬其次。」
在獻身於神的工作,若不是經歷神的恩典,為主使用的緣故,這一切都是徒然的,因此,要有向主的心,而非以「自我」為中心;上帝會在我們身上作工,我們都是靠著神每天供應的恩典來生活。正如保羅在腓立比書的告白,「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所以,戴牧師說,要帶著更加認識主的盼望,並希望每個人能如此,活出衪的樣式。
同心同德─留下佳美的見證
在談及華人宣教的阻礙時,戴牧師提出兩點:一是教導方面,普遍存有「窮傳道過一生」的觀念,使很多青年人卻步;二是宣教使命不清楚。此外,在宣教士的一生中,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這也是宣教士的窘態。戴牧師又說:「戴師母比我還早獻身於中國。」當二人在美國相識,並懷著奉獻的心來到中國,夫婦二人不僅在工作上互相配搭:戴牧師在神學院講課,而戴師母則肩負圖書建置與管理;在家庭方面,戴師母更是家中穩定的力量,給予孩子們安全與溫暖,並真理的帶領,以及三個孩子的教育。
然而,在與父母分離的五年半中,經歷了很多患難與挫折,但最終仍然平安渡過。對於這一切,戴牧師說:「不是以自己或家人為優先,而是把上帝的工作放在首位,那就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不僅給了父母最大的力量,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感動。
而對華人教會的勉勵,戴牧師回答說:「上帝是信實的。」上帝會親自看顧、賜福我們。然而會有艱難、痛苦的時候,但卻能榮神益人,這是很有意義的──若是出於神,在為衪的國度工作的時候,會看到上帝的同在與使用。最後,在華福會上華理克牧師講到"we must work together"時,戴牧師的看法,就是華人教會要彼此分工合作,在尊敬和饒恕的基礎上,把榮耀歸給上帝,因為萬有都是從神而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