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荫权提出"进步发展观",倾侧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对家庭与社会塑造仍有忽略。"家庭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人类社会里最重要的制度。"这是周永新教授于2006年家庭研 讨会的开场白。曾特首于去年《施政报告》,表明对家庭的重视,和谐社会的建构,其中不可少的是和睦共融的家庭生活。
去年《施政报告》,曾特首提及:"要强化家庭功能、以家庭为核心提供各种支援,以及促进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我们需要新的思维、新的观念。一个值得考虑的做法是设立一 个综合、整体、高层次的家庭事务委员会,负责支援家庭的政策和措施。" 报告表达"重视家庭"(35-50),所占篇幅不少;但今年《施政报告》有关家庭只有一段 (84),表达要 "成立家庭议会,由政务司司长领导,并会以两年时间全面落实。此后,社会政策和服务规划会以维系及强化家庭作为主要考虑,以推动家庭作为社会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施 政报告》84段)
政府终于接受在福利规划方面,不再单一以受助对象来界定提供服务的方式,要从整合的家庭角度考虑问题。"家庭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政府应该从强化家庭的角度出发,制 订社会政策和筹划不同的服务,以满足妇女、儿童、青少年及长者与家庭有关的需要。"(《施政报告》84段)
可惜有关家庭议会的成立,家庭政策的落实,还要等待两年。天水围家庭悲剧一再发生,我们不禁要问 :"政府在强化家庭支援方面,确实做得是否足够 ?"倘若社区聚集了为数 不少有问题的家庭,政府部门不能均平地配给服务,乃是强化问题严重的社区之内有关家庭支援服务,改善居民生活的质素。政府要检讨及重整其新市镇发展规划,从根本入手, 开放空间,凝聚区内服务力量,灵活调配资源,强化家庭及社区服务,方能建设和谐共处的社区。
2004年由社会福利署的三人专家小组,完成对天水围伦常惨案的调查报告,其中成员港大社工系教授周永新指出,天水围人口在2005年已近27万,大量近年由内地来港与家人团聚 的新移民,因为缺乏技术谋生,不少领取综援的家庭也在天水围定居。政府具体在区内加增就业机会,发展社区经济,大力扶贫,推动社区邻里照顾,才能有效减少家庭问题。重 建家庭价值,由政府首先重视,再由民间团体与教会一起推动,新香港人不是自我中心的经济机器,乃是有情有义,兼爱家庭的个体,这才是我们的远景!
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