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在中国出版的100万本书里面,最受欢迎的是哪一本,是如何出版的?100万本书有多少是销售,又有多少是赠送的呢?
邓: 最受欢迎的就是我们在内地出版的第一本书《圣经—串珠.注释本》,该书目前为止已出版33万本。是同中国基督教两会合作出版的。100万本书全部是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是商业买卖,而我们平时赠送的书籍并不计算在内。
记:证主出版社在中国有哪些合作伙伴,和他们的合作有什么共同特点?
邓: 主要是三个类型,首先是基督教全国两会,他们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从开始阶段的《圣经—串珠.注释本》到今年5月份合作新出版的《实用新约注释》,有很多的合作。和两会合作出版书籍大多是工具书,宗教味道很浓。
其次就是国家宗教局属下的宗教文化出版社,他们专门负责出版宗教类图书。和他们合作出版的图书类型大多是学术性的,像《新铁证待判》。
第三类就是坊间出版社,和他们合作出版的图书生活性很强,最主要是亲子、婚姻方面。我们也是发现中国这两个社会问题非常突出,希望能够将圣经的教导以不同的形式传达给许多的人,对他们有所帮助。和坊间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书种约占总数的50%,数量上约占30%。
记:在北京的内地百万书本发行志庆上,您提及在大陆的事工交了许多"学费",可以具体讲讲这些"学费"是怎么交的呢?
邓: 首先是文化不一样。香港是一个多文化融合的地方,他不同于内地的纯中国文化。举例来说在香港受欢迎的书在内地不一定受欢迎。
比如语文方面,香港的中文同大陆的中文不一样,和台湾的中文又不一样。我们自己经常用的时候习惯了,不以为意。但是读者看书以后给我们写信,说他们看不懂一些字词的意思。所以我们后来就请内地的编辑帮忙修改,再看的时候和原来大不一样,效果也好了很多。
还有就是翻译。我们出版的书籍过半是翻译过来的。对于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他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内地读者可能就很难。比如说,一本北美的亲子书籍,里面可能教你如何通过修理后花园,如何通过洗车的时间改善家庭关系。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个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一些内地人,可能这样的场景和氛围就难以想像和理解。所以可能这样的书在内地难以畅销,而我们可能认为这样类型的书不受欢迎。其实是内地读者难以认同书里的一些具体情境,他们会觉得这是外来的,难以产生认同感。
—— 呼吁出版界同仁,与内地合作要注重长线。
其次就是在出版合作上面。从流程的合作上来说,很多海外的出版机构总是尽量争取打擦边球,尽量让内容更加大胆些,不注意对合作伙伴的保护,而内地的合作伙伴对内容是抱著谨慎的态度,他们害怕你只是利用合作取得一些书号。所以我上次总结说要先认识再了解,再到信任最后到合作,不能跨跃著走。所以想同所有出版界同仁讲,和国内机构的合作,要注重长线,不然你失败了一次以后,一切又要重新开始。
—— 守住岗位,"烂苹果"也可以改变
在国内出版界,有一个关于出版商、发行商、零售商三角债关系的流行说法叫"烂苹果"。比如说发行商拿了出版社的书没有付钱,而零售商拿了发行商的书以后也没有付钱。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也在这个方面交了不少学费,现在还有20多万的书款回收不了。所以我们后来就开始选择合作的出版商、发行商、发行伙伴。并且不允许拖欠货款,针对销售商实际遇到的无法销售的问题,我们同意退书返款,但是一定不允许拖欠货款的现象。实际上,现在还没有收到要退书返款的事情,我们的书都销售出去了。所以只要我们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烂苹果"也是可以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