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會六]嘉信博士:教會需要全體一同認罪](/media/cache/img/0/64/6425sw_823w_486h_1x_1y.jpg)
上帝子民認罪的背景
教會應分別時間,集體到上帝前認信和認罪。到主台前先要省察自己作個人認罪,亦需要集體到他面前認罪悔改。尼希米記八章提到上帝子民聚集慶祝住棚節,一天全民一起讀聖經,第二天宗族領袖受教導,並幫助宗族的人以色列人過住棚節。住棚節一般是七天。住棚節每年慶祝,每七年就有一次住棚節有系統地研讀神的話。到尼希米時,七年一次的聖經研讀變為第八日,成為嚴肅會,此會內容在第九章可見。
他們讀耶和華律法,然後開始認罪。接著利未和其他人在台前,叫所有人在神前認罪悔改。這公開的大眾認罪從第5節開始,此認罪禱文有四方面特徵:
一. 認識他們在歷史的角色
九章重點不是為個人認罪的禱告,聖經很多地方上帝要以色列人回顧罪的歷史,如詩篇38篇。每個文化亦可以從歷史中回顧偉大的事件,但詩篇往往回顧歷史中羞辱的地方。「光看好的,你慢慢會驕傲自大,但看羞恥的事時會在上帝前認罪,每個文化需要如此作。」
嘉信博士在加拿大法語地區長大,現在美國居住,因此文化是混在一起。他認識法國、英國、加拿大及美國歷史,可以將他們的故事用兩個方法截然不同地講,每個文化最出色的地方,以及歷史背後羞恥的事都清楚。他說:「中國歷史的——你們自己去做,看過去中國歷史時要為高潮的地方感謝上帝,但亦要回顧歷史中的羞恥部份求上帝憐憫。」使徒行傳七章司提反亦如此作:他講述猶太人歷史時,表述為常拒絕上帝的恩典,他的結論是他們拒絕彌賽亞並不令人吃驚,因為整個文化的使然。
「問題是:上帝過去對我們如此美善,為什麼我們對他眼瞎呢﹖」阿摩司書2章,上帝說:「我將你的敵人消滅,我如何帶你們離開埃及,如何興起先知、少年人、拿細耳人,難道我說錯了嗎﹖你們卻給酒拿細耳人喝,叫先知不要講預言」,提醒以色列人——上帝恩情他們沒有接受,這亦是尼希米記9章的重點。
九6 講到上帝是全能偉大的上帝,7至8節講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建立他立約的子民,9至12節,上帝將立約的子民從埃及拯救出來,13至15節上帝講述如何領他們出曠野。但列祖行事狂傲,不聽從上帝的話,亦不記念神在他們中間行的奇事,不承認上帝歷史中他們自己的角色。接下來講歷史不同階段中他們所做的事:在曠野裡拜金牛犢、神供應嗎哪他們背逆、進入迦南地後上帝給他們列國,然而他們仍不順從,將律法丟在背後,殺害眾先知,惹動神的怒氣;在列王時代巴比倫王下的慘況,直到36至 37節的結論——「我們知道我們經常做錯、經常叛逆你,我們卻做了奴僕,即使有很多美好的,我們仍不能享受」。
嘉信博士說:「一個民族在改革的面前有一個特徵—他們不再為自己的事找藉口,不自憐、自怨自艾,承認個人和整體在事情上的責任,只單單在神面前尋求憐憫和恩典。他們並沒有埋怨受苦的不公,沒埋怨上帝是否全善的上帝。人心中狂傲時人會問:上帝的義在哪裡﹖但當人破碎、復興前,人不會想神義論,而會在上帝前認罪,乞求上帝憐憫。」
生活的應用
在生活的應用方面,嘉信博士說有兩條「軸」,一條是所有基督徒可以做的:所有基督徒可以在上帝前承認祂是創造主,我們有生命氣息是出於神,為我們的食物感謝主,因為神照自己形象造人,因此科學、藝術、工業能產生,但我們經常濫用在神前的地位,變得自我中心。當然基督徒會感謝神赦免我們的罪,感謝賜下獨生子,在木頭上拯我們,賜下聖靈、聖徒相通、與他人分享福音的福音—這都是信仰路上的路標,但我們都沒認真對待這些恩典:「我們假設上帝是好的,冷淡而待這些恩典。」
他又說,不少人讀聖經,同時放很多時間在色情網上,經歷很多上帝恩典,但一下子抺殺掉;即使說自己是基督買贖的子女,即使我們經歷救贖的偉大,但可能一年都沒分享福音。雖然主叫萬民作祂的門徒,即使主吩咐丈夫要愛妻子,但卻對妻子態度惡劣。雖經歷上帝很多恩典,但卻拒絕回顧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第二是在不同的文化中為所犯的罪悔改。他說,英語世界是特別的世界,世上沒有一個地方如他們經歷聖經那麼多。他們所擁有的聖經翻譯、釋經書無數,沒有別的語系世界能相比。而且英語世界歷史中有幾次大復興。但是否意味英語世界更優越、信徒更優勝﹖
英國在1740年的一個復活節主日裡,聖保羅大教堂裡只有六個人參加崇拜,但上帝在威爾斯區域興起懷腓特(George Whitefield)與約翰衞斯理,在接下來的60年他們宣講福音,改變了整個英國。開始階段社會混亂,罪案增加,貧富懸殊嚴重。但那時期的末後,他們生活卻顯出福音的大能。是否英國人更優勝,還是他們更有罪,因為我們忘了上帝的恩典﹖約克郡0.9%每月去一次聚會。英國現在是需要宣教士的地方。此代表著英語世界裡我們完全拒絕了上帝過去所有的恩典。
聖經警告最嚴重的地方在馬太福音裡,耶穌責備加利利地,祂行了很多神蹟,他們卻拒絕福音。他說,到了末日時迦伯農的審判比所多瑪蛾摩拉更甚,上帝看這些事時除了看他們該負的責任外,亦會看他們曾得的好處。而在個人層面上最嚴厲的責備是: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你們要受更重的刑罰,又:多給誰,就向誰多取;《雅各書》1章3節亦提及聖經教師會受更重的審判。「我現在請問大家,到底你的文化在上帝前在福音上得過什麼好處﹖在香港、大中華地區、內地,你們得過很多福音的好處,你們自己列出來。就算一個外來人也能看到福音裡大家受了很多好處,但問題是:你如何回應﹖」
二. 禱告反映對聖經的認識和默想
幾乎在禱告中沒一句不由聖經而出。此禱告中不少是出自舊約聖經,第11 節以色列人被拋到深海出自《出埃及記》,第15節上帝起誓賜給他們,出自《出埃及記》6章及《民數記》10章;第17節說上帝樂意饒恕人來自《出埃及記》34章;有關拜金牛犢出自《出埃及記》32章;第20節出自《詩篇》143篇。此外在此禱告中,第6節用了希西家禱告,第10節用了耶利米的禱告,第10及17節用但以理的禱告,其後又用了所羅門、大衞的話,第8節亦用了當代人以斯拉的話。
嘉信博士說:「禱告中充滿聖經話語,聽來不是口號和隨口的話。很多基督徒的禱告像口號,另一極端的人禱告與聖經似乎無關。此禱告充斥聖經的話語,卻極其清新,充斥誠懇的悔改。即使禱告中充滿聖經的話——這出自對聖經的熟悉,亦出自經常禱告中常使用聖經的話,不是無妄而出,必需長時間默想。」
三 焦點在上帝身上
提到上帝歷史中各階段的作為:第6節提到上帝是創造者,祂是整個創造受敬拜的核心。第7節祂是揀選的上帝,成就了以色列人。第10節祂是回應子民呼求的上帝,亦是關注自己在眾民的名聲、是正直的上帝。第11節祂是審判的上帝,一直下去穿插整個禱文,完全專注在上帝身上。
四. 在上帝前認罪時,承認罪的核心在於與上帝關係的破裂
「曾否半夜睡來,想起自己過去所行極其壞的事﹖或記起曾說過、曾做的壞事﹖想這些事時覺羞恥,無地自容﹖」當你每次尷尬沒面子,是否因為在人面前失去面子﹖這意味我們對罪極其無知,因為我們極少時,在半睡半醒之間,是在上帝面前感到羞愧,我們犯罪時,上帝是我們最得罪的一位。
大衞從淫念開始,與拔示巴犯姦淫,更演成謀殺。拿單警告他,在恩典中大衞很深刻地懺悔,並寫下《詩篇》51篇:「我犯了罪,惟獨得罪了你上帝。」事實上他亦得罪了拔示巴、她的丈夫、出賣了家庭,並得罪了全國人,甚至得罪拔示巴肚裡的孩子,但為何說:犯罪惟獨得罪上帝﹖在最真實的層面上大衞是對的,罪之所以為罪,之所以醜惡,之所以本質邪惡,之所以在永恒中令人如此醜惡——是因為罪是得罪上帝。
如果你逃稅、沉醉於色情、對配偶怨憤、貪別人的東西、物質主義、憎恨人、污衊教會領袖——這些都是得罪上帝,所以為此緣故,聖經最基本的罪就是拜偶像,亦因此令上帝降罪與以色列人。所有罪有涉及拜偶像——沒有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當時以色列人明白這點,他們認罪時,明白所做的是出賣了上帝,這是所有真正敬虔認罪的開端。
嘉信博士說,有一間教會裡面充滿互相憎恨、閒言閒語。有位新的傳道人一次講道後叫所有長老聚在一起,深入自省,並帶全會眾一天內自省,集體認罪。當時眾人流淚,彼此尋求對方寬恕,並一起尋求上帝寬恕。在當天他們在上帝前立了一個約。15年後的今天仍能在教會入口看到約的內容。作為此教會的全眾,在這日子裡我們嚴肅地聚集,向祂認罪悔改,然後將罪列出:不禱告,憎恨人、貪婪、背後說人……為基督緣故乞求上帝赦免,嚴肅地公認要拒絕這些罪。
「我知道眼前的你的教會,需要在上帝面光下集體地認罪悔改,開始的地方就是此刻你個人面對上帝。你是否願意讓神賜下這樣的靈,以致你和教會可以悔改﹖」
禱告
最後他領大家作禱告:「上帝我們在你面前羞恥,承認我們的罪。我們很快忽視了罪,沒有掙扎。求你審視我們的心,以致我們的聲音達到你面前:主啊,你求憐憫我們的罪。求這事亦能在教會中傳開,奉耶穌名求,阿門。」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