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益斯逝世纪念日 电影述生平:从怀疑论至护教者

鲁益斯逝世纪念日 电影述生平:从怀疑论至护教者
鲁益斯与小说《纳尼亚传奇》。(图:网络图片)
本周是著名基督教护教者鲁益斯(C.S.Lewis)逝世59周年纪念日,有电影与舞台剧向其致敬,并述说一位宗教怀疑论者如何成为护教学者;鲁益斯为人乐道的是,发表"三难困境论证",指出耶稣要么是骗子或疯子,要是两者既不是,就必是主基督。

鲁益斯(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出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长居于英格兰,他结合多重身分,是畅销书作家、知识分子、教授、诗人、护教家,并以儿童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闻名于世,亦著有神学论文、中世纪文学研究等重要作品。

《纳尼亚传奇》被视为奇幻文学经典,翻译成近五十种语言,与《魔戒》齐名,他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思想家和护教家,《返璞归真》被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著作。

鲁益师生于基督徒家庭,14岁时离弃基督信仰,成为彻底的无神论者,33岁时回归基督,支持备受争议关于上帝的三难困境论证(Münchhausen trilemma),该论证最初起源于19世纪,认为耶稣要么是说谎者、疯子,要么是主。他在1942年发表讲话以该论点表述:1.如果耶稣不是主,祂就是个骗子或疯子;2.耶稣既不是说谎者也不是疯子;3.因此,耶稣是主。

鲁益师向不信者挑战,若有人认为耶稣只是一位伟大的道德导师,不接受祂是上帝,就必需作出抉择,耶稣从来没有自称是伟大的道德导师,叫人向祂下拜;耶稣要不是道德夫子,就是个骗子或疯子,要么就是地狱的恶魔,但耶稣的言行却留传二千多年,祂亦对抗恶魔,因此"现在于我看来,祂既不是疯子也不是恶魔,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祂看起来多么奇怪、可怕或不可能,我都必须接受一个观点:祂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上帝的儿子。"

这位从怀疑论者成为基督教护教学者,其生平亦被搬上舞台,纽约"表演艺术联谊会"(Fellowship for Performing Arts)去年秋季将电影《最不情愿的皈依》(The Most Reluctant Convert)改编成同名的单人舞台剧,讲述鲁益师生平的信仰历程故事。

电影《最不情愿的皈依》故事跨越鲁益师痛苦的童年,透露他被征召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牛津大学令他改变生活的友谊,也描绘了塑造他的早期生活,以及从冷酷的无神论到基督教多产作家的旅程事件。专栏作者福斯特 (Michael Foust)指出:"鲁益师被圣灵吸引,并相信基督教是『众多神中的一个真神』,他因而成为20世纪基督教信仰最伟大的捍卫者。"

《最不情愿的皈依》在英国牛津取景拍摄,于去年11月上映;鲁益师于1963年11月22日死于肾衰竭。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