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益斯逝世紀念日 電影述生平:從懷疑論至護教者

魯益斯逝世紀念日 電影述生平:從懷疑論至護教者
魯益斯與小說《納尼亞傳奇》。(圖:網絡圖片)
本周是著名基督教護教者魯益斯(C.S.Lewis)逝世59周年紀念日,有電影與舞台劇向其致敬,並述說一位宗教懷疑論者如何成為護教學者;魯益斯為人樂道的是,發表「三難困境論證」,指出耶穌要麼是騙子或瘋子,要是兩者既不是,就必是主基督。

魯益斯(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出生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長居於英格蘭,他結合多重身分,是暢銷書作家、知識分子、教授、詩人、護教家,並以兒童文學作品《納尼亞傳奇》聞名於世,亦著有神學論文、中世紀文學研究等重要作品。

《納尼亞傳奇》被視為奇幻文學經典,翻譯成近五十種語言,與《魔戒》齊名,他也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思想家和護教家,《返璞歸真》被選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基督教著作。

魯益師生於基督徒家庭,14歲時離棄基督信仰,成為徹底的無神論者,33歲時回歸基督,支持備受爭議關於上帝的三難困境論證(Münchhausen trilemma),該論證最初起源於19世紀,認為耶穌要麼是說謊者、瘋子,要麼是主。他在1942年發表講話以該論點表述:1.如果耶穌不是主,祂就是個騙子或瘋子;2.耶穌既不是說謊者也不是瘋子;3.因此,耶穌是主。

魯益師向不信者挑戰,若有人認為耶穌只是一位偉大的道德導師,不接受祂是上帝,就必需作出抉擇,耶穌從來沒有自稱是偉大的道德導師,叫人向祂下拜;耶穌要不是道德夫子,就是個騙子或瘋子,要麼就是地獄的惡魔,但耶穌的言行卻留傳二千多年,祂亦對抗惡魔,因此「現在於我看來,祂既不是瘋子也不是惡魔,這是顯而易見的:無論祂看起來多麼奇怪、可怕或不可能,我都必須接受一個觀點:祂曾經是、現在仍然是上帝的兒子。」

這位從懷疑論者成為基督教護教學者,其生平亦被搬上舞台,紐約「表演藝術聯誼會」(Fellowship for Performing Arts)去年秋季將電影《最不情願的皈依》(The Most Reluctant Convert)改編成同名的單人舞台劇,講述魯益師生平的信仰歷程故事。

電影《最不情願的皈依》故事跨越魯益師痛苦的童年,透露他被徵召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牛津大學令他改變生活的友誼,也描繪了塑造他的早期生活,以及從冷酷的無神論到基督教多產作家的旅程事件。專欄作者福斯特 (Michael Foust)指出:「魯益師被聖靈吸引,並相信基督教是『眾多神中的一個真神』,他因而成為20世紀基督教信仰最偉大的捍衛者。」

《最不情願的皈依》在英國牛津取景拍攝,於去年11月上映;魯益師於1963年11月22日死於腎衰竭。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