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學者歸納沒落教會有望「起死回生」十大特徵

當基督教會面臨垂死掙扎的困境時,如何能挽狂瀾讓教會起死回生呢?任教於東南神學院的宣教學者查克‧勞萊斯(Chuck Lawless)根據多年的研究歸納出沒落教會有望現轉機的十個特徵。 1.教牧同工宣講聖經真道 勞萊斯指出,教會在宣講真理上是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神的話語是充滿能力的,信徒生命的改變離不開神的話語。他也看見很多處於掙扎的教會靠聖經真道逐漸起死回生的。 2. 不住的禱告 勞萊斯也強調禱告對教會復興的重要作用。他說,無論是教會領袖,還是普通的會友,都要堅持不懈的為教會成長禱告。若沒有禱告,神就不會動工,教會自然也就失去活力。 3.教牧同工敢於正視現實 正視現實、承認失敗,並願作出改變,是教會摆脫困境的前提。倘若教會同工仍執迷不悟,那麼結果只有死亡。 4.同工領袖扛起教會成長的大旗 勞萊斯根據自己的研究報告指出,那些起死回生的教會都有一個共同點——教牧同工領袖主動扛起責任的大旗。但他澄清,這並非表明同工領袖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讓教會成長,也非意味會友不必為此負責。 5.教牧同工有教會復興的異象 同工領袖的異象可能會因為挫折而變得模糊,但異象並未因此而消失。為此,教牧在困境中更要持守異象,相信基督會讓自己的教會變得強壯。 6. 傳福音的火焰不能熄滅 教牧幾乎承擔教會所有佈道的工作,但勞萊斯指出有時普通會友被聖靈感動的話也會點燃教會傳福音的熱情。只要有人對神足夠火熱,教會仍有在傳講福音,那麼就有復興的希望。 7. 教牧花心思在牧養上 教會出現衰退會讓人沮喪,以至於同工領袖無法無法專心牧養。但是很多出現轉機的教會都有關注牧養工作的共同點。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同工領袖還是把很多心思用在信徒的探訪、牧養上。 8. 教會繼續關懷社區 衰落的教會若要復興,那麼就不能忽視對社區的外展與關懷。其實外展活動也不能難開始,比如在街角發飲用水、或者向鄰舍派發福音單張等。勞萊斯相信只要仍有人回應大使命,教會就有改變的可能。 9. 有人擁有全球性的異象 勞萊斯多年前給一間正在衰退的教會做過諮詢工作,這間教會在國際上有一些合作關係,但他們對本地佈道卻做得不夠。幾位領袖對海外某些特殊人群有著很大負擔。 但透過勞萊斯的開導後,那所教會的領袖發現到其實那些族群就在他們的身旁,因此教會開始本地化的思考,從來迎來轉機。因此,全球性的異象可以帶來本地佈道的成長。 10. 絕不放棄 最後一點就是要有絕不放棄的精神。勞萊斯承認教會起死回生的工作並非易事,需要有永不言棄的領袖去帶領。 他還表示,現在北美大多數教會增長停滯或倒退,希望這些經驗有助他們教會的復興。 (本文轉載自《基督郵報》)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