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有"死穴"
每一个人都有生命中的"死穴"。或者自己知道,或自己不意识。"死穴"可以称为心结。可能是人或事。可能从小有所体会:读书考试分数有排名,这个人我一定要比他去。有时某些人、有时某些事,我不能接受这事发生。
为什么心结又称为"死穴"呢﹖因为有些人和事是我的最爱、最大盼望,别人不碰得;或这些事成为伤害,不想人知道,是一生隐秘的伤疤,万一这些事被人提及会发生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几乎要了人的命,所以称为"死穴"。天不怕地不怕,但动这个就不能忍受。
很多人都有死穴,不让人碰它,每次触动都引起失落或伤痛。这些心结死穴都埋在心中黑暗角落,不去碰它。人平时正常生活,看来正常,但如常生活背后有不能触动的死穴。
刚才的经文是不幸的家庭事件,家中三人关系破裂。事情发展触动了三人生命的死穴。亚伯拉罕人生充满死结,"那时亚伯兰在迦南已经住了十年。"(3) 七十五岁离开父亲到了迦南,听到上帝呼召及超现实的应许,不容易的走出这一步,到了十年。平凡的人生中很多不凡,但可理解他的财富越来越多,他救回侄儿,带著家丁就有3百多人。却没有儿子。家财增多,家人更减少——罗得离他而去。
十年过去了,十年里对上帝的敬畏也上上落落。不过救侄儿的事件后,他信仰迈向成熟,虽然当中有变得世故,但上帝一再给他后代众多的应许。为什么会发生今天经文的事件呢﹖
这经文的主角罕有的是撒莱。圣经中一直记载亚伯兰的生命,创世纪十一下半部开始记载的都是亚伯兰的言行,每件事都是他主导。主帝应许直接的对象是他,一再肯定、坚定、肯定都是向他发出。今天经文一开始的主角就是撒莱,首次记载上帝向她讲话。
撒莱
圣经记载这妇女的第一句话是撒莱对亚伯兰说:"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2)这句话背负她几十年的眼泪与无奈。"不能生育"成为她的人生标记。圣经很多人物有外号,如"施洗约翰",施洗成为他的标记;使徒行传重要人物巴拿巴原名是约瑟,巴拿巴是外号。他的奉献给当时使徒很深刻印象,给他"巴拿巴"的绰号,意思是"劝慰子",今天的话是"好人"。有这人生标记多好!你想想撒莱,人家都知道"她不能生孩子"。所以这个苦成为她生命中的"死穴",若跟她讲到"儿女"就足以触动她心中的伤痛。
再看看这凄凉的话:没办法了,是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这话既是信心也是无奈。她认识生命是上帝所赐,生育儿女是我想的,但上帝不给我,可以怎样呢﹖要讲"耶和华使我不能生育"的话也很难,她承认耶和华是她的主,掌管她的人生。
下句话令大家大吃一惊:"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使女就是下人。今天我们无法接受这事,在古代是善良的事,是一种风俗,是为了建立家族。这婢女是埃及人,有研究认为可能是创世纪十三章亚伯兰到埃及时搞得一团糟的情况,埃及王送他走,送他很多东西时,这婢女也是当时送他的仆人,在古代社会规矩婢女属于撒莱。古代奴隶没有私产,连她自己也是属于主人。
撒莱这话出于这背景:她属于我的,生的也属于我,就当是我们的儿子吧!这提议是很大的屈辱,她出于心结死穴,也是一片苦心,为了丈夫、为了家庭,当然也为自己。她为家庭做了这么多,可说是忍辱负重。圣经记载撒莱没多少话,就这一句,但含了她多少冤屈。她付出了一切,丈夫是否明白呢﹖这也是历世历代很多人的情况:为家人、朋友、公司付出很多,到忍辱负重的地步,到最后又怎样呢﹖
她是否不能信靠上帝呢﹖不是吧,上帝也能使用善意的风俗。很多美丽圣经事如路得的后来出现,也是用这些事。有难题时不能尽自己本份吗﹖上帝给我们经历经验常识知识不是应该使用吗﹖撒莱不是一次舍己为人的安排吗﹖当我们读这节经文时我们相当同情撒莱,或某一角度也找到自己人生的影子。但读下去时发现她承受的是更大苦、更大的冤屈。
"亚伯兰听从了撒莱的话。"(2)叫丈夫立妾丈夫快快去行,更大的冤屈。"亚伯兰与夏甲同房,夏甲就怀了孕;她见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4)原本帮助自己也擡举她,结果反目成仇,让她快疯了,刺中她的死穴,让她非理性的情绪出现。
"我因你受屈。"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做的,现在弄成这样!更将上帝拉下水:"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情绪失控了。一方面很同情她,另一方面她是自编自导自演,非常闹剧,弄出难分的三角关系,弄巧成拙,令自己成为家族配角,非常难受,要重夺女主角地位。
"撒莱苦待她",虐待孕妇。"她(夏甲)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对撒莱她为了家庭很大方,对她来说她自己是第一、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不生育成为她一生最大的心结死穴,今次事件是她硬闯死穴,结果跌得更深更深。
婢女夏甲
现在看看她的对手——婢女。当时社会风俗婢女即婢女,一生为奴。她是埃及人,未必买回来,亦可能是埃及王送给亚伯兰。但她的人生又可以怎样﹖圣经在第一节、第三节一再强调她是埃及人,似恐怕读者漏了这点。这外邦人到了这家庭还有什么出路呢﹖但现在主母提议下,由婢女升格为妾。我们想像这婢女听到这提议后,她的感觉可能乍惊乍喜、半信半疑:有这事吗﹖可说飞上枝头变鳯鳯:本来人生走这条路,忽成了犹长亚伯兰的妾,几乎和女主人平起平坐,真是做梦想不到的好事。更甚者,嫁给亚伯兰不久就怀孕。
亚伯兰的妾怀孕带给这家族新机会,她成了扭转这家族命运的人,若非她,这家族的命脉就断了,成了家族最重要的人。女主人﹖撒莱﹖算得什么呢﹖她吐气扬眉了,所以轻视女主人。这表现显示出她生命的浅薄,这生命的浅薄也彰显出她的内心世界:虽是古代社会界有谁甘心做奴隶呢﹖虽有当时的社会制度,谁会高兴快乐过那样的一生﹖这是人生意义、社会地位的心结,也是她生命的死穴,这个结她忽然解开了。
她轻视主母,其实弄巧反拙了,忘记自己真正地位和角色。虽然她是妾,仍是撒莱的人,结果她成了被虐的孕妇。所以这婢女夏甲的死穴就是她的社会地位,她想要来个大翻身,但最后过头了。
亚伯兰
亚伯兰是一家之主,他一向主宰家族的事。此事处处看到他是被动的。当他第一次听到撒莱的建议:你可以娶我婢女做妾,他心中有感触,太太真的爱护我,识大体。他听到夏甲怀孕时,这是他等了大半世的消息,这消息和撒莱都等不到,等到85岁才等到,他的兴奋难以想像:终于有人喊我一声爸爸了!一天又一天,可能他每次都眼尾瞄下夏甲的腹部,想像胎儿的成长:过了两个月为什么还那么小呢﹖亚伯兰的内心肯定兴奋莫明,他怎知道身边两个女性斗个你死我活﹖山雨欲来终于爆发,撒莱几十年的冤屈终于爆发了,可能结婚几十年来未见过她如此怒火冲天。
十三章撒莱被丈夫出卖亦未出声,从来未见过她如此咆哮。一个是他几十年的爱妻,一个是怀孕的妾,他怎样选择呢﹖他一生很多选择:出了吾珥去哈兰,发展得不错,再去迦勒,到了今天终安定。
"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随意待她。"他对撒莱说:"随便吧!"当撒莱怒气发出时,他说:"随便你吧!"他不知如何作决定,这话是逃避责任,根本不想去理,也不知可怎样理。
今天十六章前的十五章,上帝以创造的星星大地坚立祂的应许,十五章下半部,上帝俯就了卑微的人,用古代立约的方式跟他立约,用祭物分开一半放在石头上。刚有了这样的经历,又有经文:"他信耶和华,这就算为他的义。"
上帝
现在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吗﹖我们大家都有敬虔上帝的外貌,周围的事情都没触动我们的情绪,碰到生儿育女后代的问题就乱了,撒莱有她人生死穴:不能生儿育女;夏甲有她人生的死穴:永远低下没有地位;亚伯兰有他人生的死穴:没有后代,三个死穴碰在一起,生不逢时谁之过﹖
读到这里似乎没有上帝出现,只有撒莱发牢騒时把上帝拉出来。三人在这事都没上帝,自把自为,但其实上帝一直看著。
被虐待的孕妇就走了,可以走到哪里呢﹖上帝差遣使者安慰她。原来上帝开始至今都在看著,上帝隐藏的现实是:什么时候上帝都在看著。我们什么时候觉得有著急的事情、有心结和死穴时,我们就忘记一切,只看著这自己人生最著紧的事,忘了上帝。
上帝说:你身所生的才是你的儿子。他可能说:这个不是我生的吗﹖我们碰到紧张的事情就自圆其说。原来在敬畏上帝的生涯上人会这样兜兜转转,所以没有一个人能自夸。圣经每个大男人其实都是小男人,每人都有自己的死穴,每个人生都有败点。如果这些发生在你的会友中,你会怎样对他们﹖亚伯兰让我们看到没有人可以自夸,任何时都要记得我生命中有上帝,并非我的经验知识常识没有用,这些都是上帝陶造我们的,但如果我们把握这些,忘了有更高的主就是上帝的话,会自以为是,一定会搞乱。
现代人自认聪明,凡遇到这些事我们很懂得减低自己的责任:为什么上帝不拦阻﹖都是上帝。如果上帝拦阻挡撒莱、拦阻亚伯兰呢、拦阻夏甲﹖我们很少会想到自己的责任,合理化了把自己看为最大的受害者。其实人的自我、骄横人生终极死穴,我们知道上帝有完全的爱、知道上帝有完全的智慧,难道我们可以质疑上帝拖延祂的应许吗﹖难道上帝要我们出计助祢一臂之力吗﹖
生不逢时谁之过﹖人生的确有的际遇我们难以解释透彻,不过我们不要成为自己的主,让上帝成为人生的主,否则我们闯完一个祸就再闯另一个祸,求主帮助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