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梓明评近代中国三位教育家 奉行基督精神推动"爱的教育"

吴梓明评近代中国三位教育家 奉行基督精神推动「爱的教育」
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礼拜堂。(图:google map)
近代中国出现过三位杰出的教育家,以人为本推动爱的教育,具有基督精神,宗教教育著名学者吴梓明教授10月10日在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礼拜堂主日崇拜逐一讲解,并指这些教育理念对近代中国教育影响深远。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史考察团2021学术顾问吴梓明教授介绍近代中国三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指今年为崇基学院创校70周年,校牧室设计"香江薪传"校史本地考察计划,反思基督教大学在香港承传与蜕变的课题,崇基为一所基督教大学,承传国内13所基督教大学的教育传统,"崇奉基督、以博爱为基础、致力提供文武(身体智慧)双全、德才(道德才华)兼备、灵命俱长,达至全人教育"。

吴梓明介绍的第一位杰出教育家是陶行知(1891-1946),在国内被尊崇为"近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亦为一位基督徒,曾经协助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动新中国教育的改革,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运动。

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实验学校晓庄师范学校,虽然不是基督教学校但注入基督教信仰的元素:爱,推动"爱的教育",其实是"中国版"道成肉身的基督教教育,最具"基督精神"、并且最能为中国人民接纳的基督教教育。

吴梓明继续指,第二位杰出教育家是鲁洁教授(1930-2020),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兄长是鲁平,曾为港澳办主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鲁洁于1980年代初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1994年创立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成为近代中国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其教育理念为"以人为本",承传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即丰盛的生命、"以学生为本"、陶行知的"爱的教育",这些教育理念对近代中国教育影响深远。

第三位杰出的教育家是章开沅(1926-2021),曾为南京金陵大学学生,著名的辛亥革命史专家,在国内推动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更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专家,"活化"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研究,承认"基督教就是爱的宗教"。

吴梓明总结,三位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爱的教育",耶稣提出的大诫命也是爱神爱人,马可福音12章30至31节说:"第一要紧的就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