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牧者探讨如何兴起第二代宣教士

华人第二代基督徒的宣教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最新一期83期《华传路》以此作为此期的主题,一些资深华人教会牧者透过多篇文章进行探讨。 其中,郑果牧师表示,华人教会从事宣教将近50年,过去50年由第一代宣教士到各地寻找华人,如今应呼召第二代的宣教士多多投入跨文化的宣教事工,到世界各地向各国各族的人们还福音的债。华传文字部同工林镜初则从历史角度探讨如何兴起21世纪的青年宣教士,他说,从圣经和宣教历史上,的确看到神呼召了很多青年人来成就大事。 聆听第二代跨文化宣教的呼声 郑果牧师从事差传先锋工作多年,他透过《第二代宣教的挑战》分享了跨文化宣教与第二代宣教的呼声。第二代宣教士究竟在哪里呢? 郑牧师指出,第二代宣教士出自第一代宣教士的儿女,为父母者既是宣教士,他们的儿女多在宣教工场亲身经历过,对宣教较有负担,而且较有机会学习英语。如果他们蒙召做宣教士,是甚佳的第二代宣教人材。第二代宣教士也可是出自侨居海外各地华人的儿女,因为第一代华人到海外打拼,不一定都懂得英语;但他们的儿女必有机会学习英文。郑牧师劝勉海外的众信徒,多多关心自己的下一代,鼓励他们爱主事奉主,答应神的呼召,投入跨文化的宣教事工,还有在中国大陆的教会,应留心有些信徒对宣教有负担,如果有人受感动要参与跨文化的宣教,应先帮助他们学习工场的语言。 针对如何进行第二代宣教,郑牧师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应设立跨文化的宣教差会,这样可以促使更多宣教士投身;第二是华人教会有责任鼓励第二代华人起来接棒来参加跨文化的工作;第三是华人信徒有责任竭力参与宣教的责任,除了参与教会各种差传活动外,还要专心带领家中的孩子学习有关宣教,比如可以鼓励儿女接受神的呼召、带领儿女参加访宣等。 第二代成为21世纪宣教事工接班人 林镜初同工则从圣经及宣教历史上列举,神使用青年人成就大事的典故。比如,神的启示临到童子撒母耳、使用但以理与他的朋友、还有使用年轻的耶利米以及把仅有的五饼二鱼献上而喂饱五千人的小孩。神还在18世纪初的德国著名的哈勒(Halle)大学兴起了不少青年人到海外宣教,成为18世纪宣教事工的基地。至 18世纪末,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也是从当代的年轻人中兴起来的。 林镜初指出,两年前,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做了一个香港现职宣教士调查,当中平均年龄是47岁,41-50岁竟超过60%,51岁以上占25.87%,但30岁以下却只有 0.7%。这个调查显示了宣教士高龄的问题,更反映了愈来愈少青年人献身宣教,但从圣经和宣教历史看见很多青年人被神大大使用,问题是"教会应如何兴起第二代参与宣教?" 林镜初列举出多个方法,比如在圣经学院招募青年宣教士、为兴起青年宣教士禁食祷告、复兴青年信徒的灵性、向大学基督徒传递宣教异象、为有负担的信徒组织献身宣教团契等等。 他最后总结说,无论在圣经和宣教历史上,神的确呼召和使用了青年人来成就祂的工作。在宣教历史上,这些青年宣教士曾多次搅动天下,他们不怕艰辛踏上宣教新旅程,为福音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来写历史,成为全球基督教海外宣教的主力。而在宣教工场上,不论是学习新语言、适应新文化、冒险的精神和开荒的干劲,青年人都是更胜一筹;加上他们仍未有家庭负担、配偶羁绊和事业野心;又年轻力壮,又有抱负和理想,又愿意接受挑战;他们实在是宣教的上好人选。 他再次呼吁要为兴起21 世纪青年宣教士禁食祷告,又求神复兴青年信徒的灵性,并努力向他们传递宣教的异象和提供一至两年短期宣教的机会,培育他们成为21世纪宣教事工的接棒人。另外,若有更多华人父母乐意把孩子献身宣教,华人差传将更有盼望。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