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就培育人才推動中小學STEAM教育 (第113段) ,支持教育局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以推動數字教育,並建議將數字教育與STEAM學科、生涯發展及社區服務結合,鼓勵與企業和社福機構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並培養創新思維和解難能力。同時,加強教師培訓,引入學習動機為本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服務處對加快青年宿舍項目 (第115段),建議青年宿舍應連結地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提供完整的支援服務,以助其面對不同的成長需要。
民生福利部分,對於發展銀髮經濟 (第135-136段) 建議政府發展「護老者經濟」,鼓勵商界與社福機構合作,設計符合長者及護老者需求的產品,並設立一站式支援服務平台,提供產品效能、研究結果及用家意見。
解決「劏房」問題 (第161-165段),政府為「簡樸房」設立標準,惟擔心租金亦變得高昂,建議政府釐定合適的寬限期,並委託機構提供諮詢服務,協助業主以合理的成本達致「簡樸房」的標準等。
施政報告亦提到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推進基層醫療發展 (第186段) ,服務處建議加強醫社教合作,母嬰健康院結連「社區親子中心」、幼兒中心等團體成為合作伙伴,為懷孕母親及嬰幼兒家庭提供全面而到位的支援。
服務處同時樂見政府精準扶貧 (第194段) 積極擴展「社區客廳試行計劃」,期望在設計共用空間時,關注0至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的獨特需要,例如清潔、安全及較寧靜的爬行設施、嬰兒床、沖奶設施和母乳餵哺室等。
針對照顧長者(第195-198段),建議將現行的照顧者政策及服務推展至學前復康兒童的照顧者。在增強殘疾人士支援 (第201及202段),建議集中於需求殷切的地區,運用空置的幼稚園校舍設立「特殊幼兒中心」,較於現行服務單位加設名額更理想,既能有效縮短輪候時間,更不會影響現行服務的質素。
支援在職家長(第204段)亦不能忽略,期望政府帶領香港成為「兒童友善城市」,把兒童友善的概念推廣至社區,重塑鄰舍間的正面氛圍,為下一代構建理想健康的成長空間。
在香港保護兒童(第205段) ,服務處歡迎政府計劃成立四間「社區親子中心」,藉此填補0-6歲兒童及家庭福祉上的服務空隙。建議可參考該處首間0-6歲兒童館,除以遊戲為本方式促進親子互動及教導家長正向育兒方法,建議以跨專業模式照顧兒童的整全需要。
其他建議包括:支援少數族裔,協助非華語學生和家庭,如推動多元文化友善服務政策及文化回應相關培訓;推動綠色低碳生活,建議政府支援社福機構加強相關設備及配套,包括協助院舍服務及家居照顧服務隊安排廚餘回收、以及資助社福機構逐步更換電動車及安裝高速充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