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灵力量在背后 任何环境不能使信徒与神隔绝
赖若瀚牧师在研经培靈会新约研经以" 在动荡世代中如何过得胜的生活?"为题, 第三天分题为"困境中煎熬,圣灵里得胜",析解羅马书8章最后的段落(31至39节)。羅马书8章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任何的苦境或人、事、物能使信徒与基督的爱隔绝,在该段里提到困境中煎熬,信徒在圣灵里得胜。保罗把苦难这主题带到一个高峰,然后告诉我们是一个得胜的人,靠著圣灵可以做一个超级的得胜者。
赖若瀚牧师指出,羅马书8章里17次讲到圣灵,虽然第30节以后没有再出现圣灵这个词,但是承接上文强调圣灵的工作,第5章5节说:"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我们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这也因著圣灵的力量在背后,无论甚么的环境都不能使信徒与神隔绝,保罗在8章31至39节用了4次"谁能":谁能敌挡我们(31节)、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33节)、谁能定他们的罪(34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35节)。
保罗用"谁能"表达出没有谁能够控告我们,因为我们是被神拣选的、是称义的,作家沃伦·威尔斯比(Warren Wiersbe)指出:"我们称义永远不改变,当罪人信靠耶稣的时候,神就宣告他为义,这个宣告永远不会被废除。"
人生7种困境 称义的人活在基督的爱中
称义的人在任何处境都不会与基督的爱隔绝,保罗提出了7个困境: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35节),赖若瀚牧师逐一解释。
1."患难"是指苦境与压力,属于外在的;
2. "困苦"是一个笼统的名称,属于内在的,患难与困苦加起来代表所有我们遇到的情况的总和;
3."逼迫"是因为信仰的缘故受到外来的压力;
4." 饥饿"是没得吃;
5."赤身露体"不是指潦倒到一个地步连衣服都没得穿,而是衣服被人脱了然后毒打的那种,更甚被人拉去游行带来的不雅;
6."危险"包括各种情况,可能在路途上的危险,可能天灾人祸;
7."刀剑"处于困境中最后一种,刀剑代表死亡。
赖若瀚牧师相信,保罗不是纸上谈兵说人遇到困难没关系,他在事奉生涯里遭受到各式各样的苦境,所以他讲出来的时候更有说服力。总而言之,今天信徒在危险与邪惡的氛围中难免遇上各种困境、逆境,甚至是绝境,信徒怀抱基督耶稣的爱就不被打倒,作一个超级得胜者。
2022台北研经培靈会于10月4至6日在台北基督徒南京东路禮拜堂举行,主题为"动荡",讲员分别为:"新约研经"赖若瀚牧师(美国圣言讲道研经学院院长);"旧约研经" 蔡丽贞老师(中华福音神学院前院长);"神学反思"周学信牧师(中华福音神学院教授);"培灵" 刘晓亭牧师(圣地雅哥教会主任牧师、好消息电视台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