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平等機會?請周一嶽勿重蹈林煥光的覆轍

誰的平等機會?請周一嶽勿重蹈林煥光的覆轍
剛履新的平機會主席周一嶽
作者:關啟文(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大愛同盟」4月1日於文化中心舉辦成立典禮,剛履新的平機會主席周一嶽也出席撐場。他剛被委任時對性傾向歧視法的立場比較保守,受到不少抨擊。他學了教訓,今次一改口風,公開宣揚:「性傾向是與生俱來…亦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又說一定要立法才可保障同性戀者不受歧視。 周一嶽銳意追隨上屆主席林煥光鮮明挺同運。然而兩人皆是公眾人物,其公開發言是否應該有根有據呢?不然誤導公眾就不負責任。但林煥光公開說同性戀者佔人口的6-8%,但按2012年蓋洛普調查,只有3.4%美國人是同性戀、雙性戀及變性人。林煥光誇大了一倍。 周一嶽言之鑿鑿地說同性戀是天生,究竟有何研究證明?其實這說法在科學上是存疑的,科學家在人類基因圖譜中找不到同性戀基因。Michael Bailey(和Richard Pillard)在1991年的雙生子研究,[2]發現同性戀者的同卵雙生子最多有52%機會也是同性戀,但若同性戀完全由基因決定,則同卵雙生子相符率應是100%!後期Bailey的研究(Bailey, Dunne & Martin, 2000)更推翻以上研究,發現男女同性戀者的同卵雙生子的相符率只有20-24%。[3] 著名同運分子歐陽文風也承認:「目前較客觀的說法應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影響的綜合結果。」[4]有趣的是,周一嶽表達先天論後又說「性傾向亦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這則前後矛盾,人如何可以選擇一種先天的性傾向呢? 我們同意所有人「不應該受任何歧視」,但去年一位家長在城市論壇表示不贊同同性戀後,就不斷受到辱罵、網上欺凌、騷擾和電話恐嚇!她嘗試到平機會申訴,但林煥光卻沒有接見她,對她的困境不聞不問。這是真正的「平等機會」嗎?周一嶽的座位還沒坐暖,已單方面撐同運,卻沒有考慮不認同同性戀人士的人權,是否有點偏心呢?希望他日後能更慎重和公平處理這爭議性課題,真正尊重所有市民的平等機會──無論他們贊同或不贊同同性戀。 真正的平等機會──再與周一嶽商榷 平機會主席周一嶽力撐同運,認為一定要立性傾向歧視法。我認為性傾向歧視法既是一種特殊保護,又是強制性措施,並建基於一種高度爭議性的價值判斷,若沒有很強的理據和高度的社會共識,實在不應輕言立法(請參kwankaiman.blogspot.hk的文章)。當然有人認為因著人權和反歧視的普世價值,已有足夠理據制訂此法。問題是這些「普世價值」是否真的普遍地應用到所有人? 世界人權宣言29條說「人人在行使權利」時,要「保證對旁人權利的尊重,並…適應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當需要。」現在同性戀是高度爭議性課題,有人贊成,但也有不贊同同性戀的市民(「同性戀異見分子」),所以雙方都可能受到歧視,基於平等保護,贊同或不贊同同性戀的市民都應有平等機會──周主席不反對吧? 若有法例保障同性戀者不被無理解僱,那有法例保障同性戀異見分子不被無理解僱嗎?在外國已有人因為反對同性戀被解僱或降職兼減薪(英國的Adrian Smith),在香港,一個堅定反對同性戀的記者在很親同運的報章工作,就算不被解僱,恐怕也難以生存。相信反對同性戀的人只好噤若寒蟬,不敢表露立場。 若要立法禁止人騷擾或中傷同性戀者,那為何不同時禁止支持同運者騷擾或中傷反對同性戀的人呢?這類事情已在香港發生,如同性戀者衝入教堂接吻和叫口號,強闖入不贊同同性戀的組織的會址,並阻撓別人的合法活動;不少人嚴重侮辱和嘲諷同性戀異見人士。為何沒有人關注這些歧視? 現時的爭議明明有雙方參與,若單方面制訂法例保護同性戀者,卻不為同性戀異見分子提供相應的保護,這是哪門子的平等機會?法例更有可能成為同運攻擊同性戀異見分子的利器,但後者卻全無保障,這會否有違公平和公義的原則呢?

[1] 以下兩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都已出版:關啟文,〈誰的平等機會?請周一嶽勿重蹈林煥光的覆轍〉,《AM730》,2013年4月9日;關啟文,〈真正的平等機會──再與周一嶽商榷〉,《AM730》,2013年4月11日。 [2] J. M. Bailey and R. C. Pillard, “A Genetic study of Male Sexual Orientat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48(1991):1089-96. [3] J. M. Bailey, M. P. Dunne & N. G. Martin, “Genetic &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sexual orientation & its correlates in an Australian twin sam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8(2000), p. 33. [4] 歐陽文風,《你的弟兄姊妹在哪裡?同性戀與華人基督教會》,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11年8月,頁68-69。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