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歌】生活插曲 編輯室 2012年8月3日星期五 上午8:17 爱护动物是美国人的美德。最近,生活中增加了一件琐事——蹓狗。 狗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可说仅是次于人的动物。在超级市场,除了人的食品以外,狗食料罐头、干粮、狗食盆、狗链子,不一而足。 狗似乎懂得人心。对主人又跳又叫又摇尾巴,那一种热忱,往往博得主人的欢心。在美国这忙碌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很少有闲暇促膝倾谈的,那一种人情味,狗应运而生,便成为填补人心虚空的宠物了。 狗在美国人的家庭中,彷佛是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冬天,狗穿的狗袍、狗帽,甚至狗鞋,市场上都有出售。夏天狗美容,把全身的毛修剪成一个玩具般可爱。出外旅行,把狗寄托在家畜医院,按日付款,宛如住旅馆一样。前几天,我的妻从办公室回来,告诉我说:"有一位同事,因为狗的肠子害病,在兽医院动手术,花了两千多美元。"这正如圣经所说:"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悯,也是残忍。"(箴言十二:10)。他们对狗的观念,与我们的文化不同,于是"养狗之道"也就有很大的差距了! 狗在美国的社会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例如:儿童所喜爱的狄斯乃电影中的名叫"斑吉"(BENJI)的狗,在儿童们的心目中,就如他们所爱的明星一般。又如盲人,他们靠著加以特殊训练的引路狗,英文叫SIGHT SEEING DOG,出入上班,犹如他们的朋友一样。警察用狗自卫、警犬用来侦查毒品等等,跟中国人的狗用来看门相比较,美国狗与中国狗用途就显著的不同了。 傍晚时分,你去河边或是公园附近,看那些蹓狗的人,从他们所牵的狗,德国狗、法国狗、北京狗……普通一只纯种的狗,"父系"、"母系"全都有牠们源渊的"家谱"。看他们牵著的狗,跟他们驾的车是什么牌子一般,可以窥见他们的经济情况,甚至社会地位的端倪。 每次,我牵著狗进进出出,与大厦中的邻居在电梯中相遇,无形中打破了沉默,也增加了一些话题,例如:有的问我:"你的狗多大年龄了?"有的问我:"牠叫什么名字?"有的对我的狗轻轻地吹吹口哨,有的默默地向我微笑,表示欣赏我这一只贵宾狗(法文是BICHON FISE)。这一只白毛宛如小羊的狗,牠站著的时候,往往把左前的脚弯著提起,换句话说,牠只用三只脚站著,姿态与众不同,令人可怜! 当我去蹓狗时,在那些美国人的心目中,我是成了一个"美化"的华人了;在华人的心目中,恐怕他们认为我是"洋化"的华人了。 同时,我也觉得牵著狗散步,与拖著自己沉重的影子散步,心情是不一样的。狗,真是可爱的动物。蹓狗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岂不也是生活的一件趣事! ***** 作者: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谐之歌》为他最满意作品,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