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歌】生活插曲

愛護動物是美國人的美德。最近,生活中增加了一件瑣事——蹓狗。 狗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可說僅是次於人的動物。在超級市場,除了人的食品以外,狗食料罐頭、乾糧、狗食盆、狗鏈子,不一而足。 狗似乎懂得人心。對主人又跳又叫又搖尾巴,那一種熱忱,往往博得主人的歡心。在美國這忙碌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很少有閒暇促膝傾談的,那一種人情味,狗應運而生,便成為填補人心虛空的寵物了。 狗在美國人的家庭中,彷佛是他們家庭中的一員。冬天,狗穿的狗袍、狗帽,甚至狗鞋,市場上都有出售。夏天狗美容,把全身的毛修剪成一個玩具般可愛。出外旅行,把狗寄托在家畜醫院,按日付款,宛如住旅館一樣。前幾天,我的妻從辦公室回來,告訴我說:「有一位同事,因為狗的腸子害病,在獸醫院動手術,花了兩千多美元。」這正如聖經所說:「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言十二:10)。他們對狗的觀念,與我們的文化不同,於是「養狗之道」也就有很大的差距了! 狗在美國的社會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例如:兒童所喜愛的狄斯乃電影中的名叫「斑吉」(BENJI)的狗,在兒童們的心目中,就如他們所愛的明星一般。又如盲人,他們靠著加以特殊訓練的引路狗,英文叫SIGHT SEEING DOG,出入上班,猶如他們的朋友一樣。警察用狗自衛、警犬用來偵查毒品等等,跟中國人的狗用來看門相比較,美國狗與中國狗用途就顯著的不同了。 傍晚時分,你去河邊或是公園附近,看那些蹓狗的人,從他們所牽的狗,德國狗、法國狗、北京狗……普通一隻純種的狗,「父系」、「母系」全都有牠們源淵的「家譜」。看他們牽著的狗,跟他們駕的車是什麼牌子一般,可以窺見他們的經濟情況,甚至社會地位的端倪。 每次,我牽著狗進進出出,與大廈中的鄰居在電梯中相遇,無形中打破了沉默,也增加了一些話題,例如:有的問我:「你的狗多大年齡了?」有的問我:「牠叫什麼名字?」有的對我的狗輕輕地吹吹口哨,有的默默地向我微笑,表示欣賞我這一隻貴賓狗(法文是BICHON FISE)。這一隻白毛宛如小羊的狗,牠站著的時候,往往把左前的腳彎著提起,換句話說,牠只用三隻腳站著,姿態與衆不同,令人可憐! 當我去蹓狗時,在那些美國人的心目中,我是成了一個「美化」的華人了;在華人的心目中,恐怕他們認為我是「洋化」的華人了。 同時,我也覺得牽著狗散步,與拖著自己沉重的影子散步,心情是不一樣的。狗,真是可愛的動物。蹓狗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個插曲,豈不也是生活的一件趣事! ***** 作者: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諧之歌》為他最滿意作品,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