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牧的思考

不少信徒因为教导的缺乏,对按牧存有误解,以为按牧代表著传道人的升职或某种方便工作 的名衔;于是按牧只代表名衔的加添,却忽略了按牧本身有其神学与牧养的意义。 圣经按牧观 新约圣经反映,当时教会的组织与领导的职分不是划一的,有多元的发展,如犹太文化为主的教会,采用长老的称谓,以弗所教会便是;而希罗文化为主的教会,则称为监督,腓 立比教会是其一。长老与监督,职事是相同的;其后,教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一统的职分:主教(或监督)、长老(或教牧)、执事。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提倡"信 徒皆祭司",反对天主教会过分偏重圣职人员,而埋没了信徒领袖在教会的事奉参与。 "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就是从前藉著豫言,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提前四14)   曾立华牧师于《教会职事的重寻与更新》指出,新约教会的"按立授职不是常规性的,并非担任事奉职事的必然程序。"(92页)正确看待"按立牧职","是对那些在事奉中, 已表现了圣灵赐予牧养教会恩赐的人,藉著按立礼来确认他事奉的恩赐,接纳他并授权他继续运用其牧养教会的恩赐。"(94页) 恩赐的认同 "你不要轻忽所得的恩赐……赐给你的。"(提前四14)此节圣经,反映当时教会领袖(经文通用"长老"称呼,包括保罗在内),在教会公开场合中,一起按手在提摩太身上, 表达教会认同与确定他的呼召与恩赐,委予职责,牧养以弗所教会(徒十六1-5)。 加尔文看提摩太于按立礼所受的恩赐,乃指向建立教会;Alford 理解为"教导与管治的恩赐",司徒德牧师不确定究竟是哪项恩赐,认为极有可能是与教导圣经的权柄有关。 学者Willimon于 Pastor : The Theology and Practice of Ordained Ministry看按立礼本身,表明神把领导的恩赐给予教会,而授职牧者于仪式中,接受其职分源自基督主动赐 予教会的恩典作为。职事不能离开恩典,教会众长老经过同工关系内的观察与判断,同意某位同工已具备作牧师所需要的恩赐,承认其所作之工,又肯定这一切源自神的全备恩赐 ,于是透过公开礼仪,予以认同和肯定。当地方教会越能按手差派工人,间接表明教会健康而成熟,主恩丰盛。 不少宗派的传统,理解按牧并非圣礼,指向此礼仪不赋予授职者特殊的恩典;然而礼仪背后承载著教会对授职者的牧养恩赐,有明确的肯定。 教会的认可 "……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赐给你的。"(提前四14) 保罗没有私底下按手在提摩太身上,或提摩太突然之间自称为"长老"(适用于现今的牧师),重要的是一群长老,在一公开场合中,按立提摩太承担职分。同样,保罗与巴拿巴 等受差派作宣教的同工,也不是个人自发行动,乃由安提阿教会认可与按手(徒十三1-3)。 基本上,授职牧者要得著地方堂会的接纳与认同,肯定其信仰纯正,又确认其神学知识与技能,并具备那些足以牧养教会的恩赐,于是"在众长老按手的时候",承担牧养。严格 来说,不是牧者牧会或机构同工事奉若干年日之后,就找数位熟稔的牧师按手身上,自封牧师。 本港不同宗派皆有其传道同工按立为牧师的规条。播道会的要求,为该会之全职传道,有至少三年堂会事奉经验,由堂会执事会通过,再经会友大会三分之二通过,最后由总会审 查与通过。宣道会香港区联会则要求传道同工,至少有五年全职堂会事奉经验,其中三年在同一堂会牧养,由执事会书面向区联会推荐,并由区联会通过。一般宗派皆要求授职者 有整全而正统的神学训练,方接纳其申请。 笔者个人不认同机构按立同工为牧师,因这涉及大公教会认受的问题,而按牧更没有严谨的程序,容易把牧职随便化。倘若基于事工需要,如差会或神学院等,也要联同地方教会 一起进行,得不著地方教会的认可,按牧本身就失去其原本意义。所有事奉者毋须按手也可服侍;然而,事奉者定意选取按手,就要顺服"众长老按手"之规定;否则为大公教会 带来乱象,牧师的职分只会受到损害。 保罗提醒提摩太"给人按手的礼,不可急促"(提前五22)。到今天,这项要求及其背后的精神,仍然轻慢不得。 转载自香港教会网站每周评论,作者为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