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圣徒》:天长地久的敬拜

《市井圣徒》:天长地久的敬拜
"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8-9)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6) 诗人经过了死荫幽谷,又在敌人面前喜乐地享受筵席,这些经历使他与神更接近;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进一步作出合宜的回应,及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觉醒。后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论到爱情时,会说:"现在就承诺永远(或一生一世)是很傻的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诗人却偏偏作这种"傻事",高声宣告神的恩惠和立志在圣殿居住,都是一生一世的。 真的,有甚么事物我们有把握宣告,是会一生一世随著我们的呢?在这经济低迷、亲情淡薄和离婚率高企的社会,我们有胆量说"我的财产、子女和配偶会一生一世随著我"吗?似乎我们较能肯定的是"我一生一世必有负资产、鼻敏感、孤独、腰酸背痛随著我"!为何诗人对神有这么大的信心呢? 因为他明白恩惠(grace)的真义,正正是我们不配得却又白白给予我们的。恩惠是无条件的,不会因环境而改变,也不受其他事物操纵或影响,完全是神主动的恩赐。至于我们所拥有的其他东西或关系,往往是建基于某些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若改变,本来随著我们的事物就会随风而去。 当诗人面对神无条件的慈爱和恩惠(特别是经历过死荫幽谷之后,诗23:4),他便向神作出无条件的委身,认定神的殿是他永远的居所,这也代表他找到了一个可以令他安身立命的自我身分(self-identity)。对比后现代社会所塑造的自我,往往拥有多元、分裂和破碎的身分:我们的心灵有太多欲望,意志有太多冲突,内里恒常争斗不息。要作出长远的委身,谈何容易!在这个年代,我们加倍需要主的怜悯,委身不再是建基于我们自我(意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是惟有倚靠主不离不弃的恩典,才能激发矢志不渝的委身,并塑造坚定不移的自我身分。我们的生命纵然破碎,神却可用不变的爱去将生命的碎片黏合在一起,用祂的圣道将我们分裂的自我结合起来。就让我们祷告:"主啊,我愿委身,但我委身不足(生命破碎、自我分裂、意志薄弱),求主帮助!" 我成长的过程也充满挣扎和矛盾,有时我也感到难以明白:我是谁?然而有一天,我在家中洗澡,突然重新感受到我就是主所买赎的人,是个承受无限神恩的人—这就是我的身分,我的挣扎也开始平息。其实,整个诗篇23篇显示了一种灵程的突破,开始时诗人所认识的耶和华是一位牧者—供应他所需,使他不至缺乏;这种认识是基于神的功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到诗篇的终结,诗人流露出对神真真正正的渴慕,神本身(God Himself)才是他真正的需要!他所追寻的,就是要在殿中敬拜祂:"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8-9)这岂不也是我们被造的意义吗? 默想:有一首圣诗说:"我生存的意义,就是要敬拜你。"这句话对你有多真实呢?我们愿意求主教导我们明白和实践这末珔陧H我们愿意放下一些保护罩,全心全意信靠神不离不弃的恩典吗?

蒙允载自:《市井圣徒(合订本)》(修订二刷),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6。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