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歌》自序

这本书我以诚、以爱献给青年读者和爱好读书的朋友!书中共有90篇,分成六卷,在卷前,各附上照片。这几张照片摄于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日期。古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藉著这几张照片,我想对我的人生也可增加点滴的了解。 回想书中各篇,我是抱著"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的心志而写成的。 毕加索说:"我的画,就是我的血。"我愿仿这一句型,说:"我的书,就是我的心。"记得,在我青年时,我曾经写信给《半月文艺》的创办人,最近,在我的日记本中发现了他给我的回信,信上说: 敬群, ......从卅九年(即1941年)我就预感到你对文艺工作有很高的兴趣。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你给我的信中,对你工作的态度及兴趣可说已有至深的了解。果若你愿意从事文艺工作的话,我很想希望你能来此给我帮忙:襄助《半月文艺》发展中的工作,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这是程大城先生所写的回信中一段话。虽然没有见过面,他却了解我的态度、兴趣。我也深深得到鼓励。作者与读者之间,籍著文字交流,是一件不可否认的事实。 记得,中世纪的大思想家波伊丢斯,在他所著的《哲学的安慰》一书中,将人生的际遇一层一层的描绘,书中记载:"人类的幸福充满了挂虑,既不至于完全,也不能久留不逝。一个人也许有许多财富,但他的出身和教育又使他羞辱。另一个人是出身名门,但为穷困所迫而不能成名。第三个出身既好,又有好的教育,但因为没有良妻,也觉得人生苦恼。还另有一个人有快乐的婚姻,但没有儿子,自己的财产祇好由非亲生的儿子来继承。再还有一个人幸有儿女,又因儿女不肖,而悲伤哭泣。所以没有一个人是满意自己的运气,而有内心的平安。"唉!波氏文中的五种人,岂不就是世态的缩影?人都在痛苦中挣扎,从哪里得到真正的安慰呢? 记得,2005年七月中旬,我参加了世界浸信会世界联会成立百年庆祝大会。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与会者,来到英国伯明罕大城。开幕典礼那天晚上,有四十多位来自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语言,在台上轮流地念约翰福音三章16节: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当时,我聼到那四十多位代表,以不同的语言诵读的声音,我的心深深感动,毕生难忘。 他们的声音非常和谐,是最美最善的声音,比交响乐团的演奏更加感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那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神创造宇宙万物。宇宙这一英文字UNIVERSE是由拉丁文而来。在拉丁文UNI意即:一,VERSE意即:歌。换句话,宇宙是和谐的(详见"和谐之歌"一文)。 我国古代的人称身体有病的人为"违和"。如今医学界发现,人的病,又的肇端于某一个细胞出了毛病,逐渐变化,甚至成为癌症。从宇宙、人体、社会、囯与囯之间,假如一旦失去了和谐,就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可见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呀! 这本书,也可说是——"青年励志文集"因为书中搜集了好多位中外名人、学者……,他们的成功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作为我们效法的榜样。例如:"二十一个字踏上了成功之路","不平凡的歌手"等。书中的真人真事都含有极大的挑战和鼓励。藉著书中的故事,必可得到益处,甚至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我热爱青年。记得《基督教论坛报》的副刊在张晓风主编任内,曾经向青年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哪一位作者的文章是青年人最喜欢的。我曾经接到他们给我的报告,说我也是所喜欢的其中之一。我深得鼓励。在这本书内,有好些是为青年写的。 最后,本书的出版承蒙下列诸位的协助和指教,笔者在此以真诚的爱心,向诸位深致衷心的谢忱: 周联华博士为本书书名题字; 作家圈内公认的散文大家王鼎钧先生为本书作序; 纽约柯捷出版社曾璧华女士为本书编辑; 我的妻子为本书的出版建议和支持。 但愿神厚厚的赐福报答,我也以虔诚的心,求主赐福给每一位读者,得到天上来的安慰,并请读者先进多多指教,一切荣耀归与上主! 俞敬群 写于纽约东河畔寓所 2008年4月17日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